首页

搜索 繁体

171、并肩(1 / 2)

当然除了京郊附近的百姓拥有户户都可以领到红薯土豆等作为种子回家种植的殊荣之外,杨云清的老家祁县那边也沾了光,他早在大半年钱开始种红薯土豆这些的时候,就往老家祁县那边也送了一份,让那边的管事也种上。

老家那边动静不大,而且他这个次辅也不在那边,所以就算是早就开始种了也没有什么人盯上,那边只是种了一百亩左右,远远比不上京城这边,但是作为种子发放给祁县中的百姓还是够的,只不过是每一户少分了一些,但是等到了来年产量上来了就好了。

而在祁县那边杨云清的声望十分之高,比起那边三年或是六年一任的知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当那边知县一说这是杨次辅杨大人吩咐下去,让百姓种植的时候,百姓是听了之后连问都没问为什么就立马给种了。

因为这么一桩事,朝廷上下肉眼可见的忙了起来,杨云清作为主事人首当其冲,这一阵子回府的时间越来越晚,好在凤阳也知道他最近在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对他很是理解,也没有因为杨云清早出晚归而埋怨。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凤阳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以前她要做的除去隔三差五进宫看望母后,跟母后聊聊天,还要偶尔出去参加其他夫人举办的各种宴会。在不久之前,她又多了一项事务,那就是看账本,听管事的汇报下面的一些情况。

这是因为杨云清之前见凤阳白日在家未免有些无聊,想找些事情给她解闷,让凤阳也有些事情干。于是就将那些学院、藏书楼、育婴院的事情交给了她,吩咐以后管事的把学院等地方的经营情况都向凤阳汇报。

凤阳出身皇家,虽为公主,但是接受的教育也是最顶级的,听管事汇报点下面学院藏书楼等的经营情况、看一看账本,当然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凤阳自从管事在这边汇报了几次情况之后,她对这与过往那些书院完全不同的学院也有了很大兴趣,甚至几次兴起亲自去了一处学院看了看。

看完之后,凤阳更是万分感慨。她身为皇家公主,就算了解民生疾苦,也不过只是通过纸上还有道听途说传来的三言两语,知道个大概。真正的民间疾苦,百姓现状,她还是离得有些远的,并不是怎么知晓。

她虽也大致了解一些百姓读书难的道理,但是却也不深刻,只是有点个印象。只是经此一去后,她才知道,就是最简单的笔墨纸砚,对于百姓来说都是异常奢侈之物,每天单是习字的纸于百姓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她夫君开办的学院,里面虽然只单单教授一些浅显之物,并不教授四书五经,引学生走科举一途,但是对于那些百姓来说,却是一个改变未来的珍贵机遇。有了一个在学院里学习的机会,识得算术记账之法,他们以后便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账房、掌柜、管事的这些职位,对于那些以往祖祖辈辈都是卖苦力或是在田里刨食的泥腿子来说,不再是痴心妄想。

而那专门招收女孩子的学院,让原本连书本都碰不着的女孩子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凭借着在学院里的学习,她们还有进工厂做工的机会。底层百姓间的风气较之上层社会本就开放了些,村里的妇人尚且得一起下地干活呢,进厂做工对于她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家里人见到了其中的好处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微词。

而等日后她们成婚出嫁了,到了夫家,若是她们每月赚到的银子比家里的男人高,只要性子不是太过软弱的,还有何立不起来的,家里的地位本来就是靠着手里的银钱决定,到时候只要一家老小都靠着她们手里的银子,又怎么会不尊着她们敬着她们,她们的地位还如何提高不了?

凤阳正是看清了其中的道理,才更加感慨,此举真的是影响深远,所谋甚大。她也是知道这个世道对女子的苛刻的,因而对此改变是乐见其成的,甚至在去了这女子学院后,她还从自己的嫁妆中也拨了一些钱来,又吩咐下面的管事的多建了几所这种女子学院。

她能做的不多,既然此举可以帮到女子,她也就不吝啬银钱了,左右银钱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数字,她这些年得来的赏赐再加上她的嫁妆,早就是一笔数不清的财富了,就算她要挥霍,这一辈子也花不完,既是如此,何不帮一帮这些女子呢?

至于藏书楼那边,凤阳也做了一些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