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宫廷朝堂(1 / 2)

华阳太后的目的很简单,她想让秦王立后,赵太后落幕了,这咸阳宫总该有个女主人了吧!

是的,秦王虽然女人很多,儿子都有俩了,但是,他还没有正妻,咸阳宫还没有女主人,至于原因,那就是太后之间的婆媳矛盾了。

华阳太后是孝文王的正妻,秦王母亲赵太后的婆婆,也是秦王名义上的奶奶,在王室中地位高,也颇有威望,但她和赵太后的关系不怎么好。

原因也不复杂,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冲突。

当年还是太子妃的华阳夫人认下了子楚这个儿子,自然而然地为这个儿子挑选佳妇,这其中既包含着一个母亲的善意,也有着利益关系,再没有人比她清楚枕边风的作用了。

而此时的赵太后正带着儿子在邯郸躲藏,朝不保夕,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回到了丈夫身边,结果一看,丈夫身边多的是婆婆们安排的美人,这心底里还能高兴?

亲婆婆夏太后她都未必能接受,更别提华阳太后了。

而且华阳太后也不是很喜欢赵太后这个儿媳妇,再加上她们手中背后的官员势力代表,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伴随着秦王的长成,这个冲突又在加剧,很简单,秦王睡那个女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的长子,嫡子由那个女人生出来才重要。

华阳太后的人选赵太后显然不喜欢,夏太后选的也是,要问为什么,大概是看到她两位婆婆,就想到了自己从邯郸回来,看到夫君身边莺莺燕燕的不爽吧!

我当时拦不住你们给我家那死鬼塞女人,我还拦不住你给我儿子塞正妻吗?

嗯,当时的太后对儿子还有感情,或者说,她一直都有感情,就是感情可能比不过对嫪毐和他们的两个儿子。

虽然赵太后在历史上的记载看着不太聪明,但她自有她的方法,她清楚地知道,敌人是婆婆们,不是儿子。

赵太后的解决方法很简单,给我儿子送女人可以,当王后免谈!

赵太后不讲道理起来,就是秦王也撑不住,何况,她也有她的智慧,不是完全不讲道理,不许儿子收奶奶们挑的美人。

太后说了,女人你随便睡,儿子随便生,但让他们当我正牌儿媳妇,还没生儿子就预订大秦太子位置的,免谈。

你问当时的秦王什么态度?

额,他娘都说了,我活着时别给我添堵,死了你爱立谁当王后就立谁,想立谁当太子就立谁,他还能怎么说呢?

何况只是咸阳宫没有王后,又不是他没有女人,更不是他不能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

这事华阳太后也清楚,但此一时彼一时,赵太后的男宠嫪毐都谋逆了,她的话还能有多少作用呢?

华阳太后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她也没叫与自己亲近的芈夫人过来,瓜田李下,需要避嫌。

“利诚乱之始也!”

华阳太后作为孝文王的枕边人,深黯语言的艺术,开头直指中心,“老妇看,这咸阳宫一日没有女主人,便一日不能安宁,祸起萧墙的道理我王应该懂。”

有王后和没王后这冲突不是一个量级的,有王后这个萝卜吊着,后宫女人不掐起来才怪,说不定最后上头了就想着对死对头的儿女下手,顺便再把秦王当刀使,这都是有可能的。

立后,要么因爱,要么以子,要么因贵。

因爱不用说了,典型代表隔壁老赵家孟姚,赵武灵王做了个梦,孟姚这个大美人就被献上来了,以子和以贤类似,区别是是因为儿子还是本人,最后就是贵了,身份尊贵,后台坚硬,也是一个条件,春秋时穆公夫人伯姬就是典型例子。

华阳太后也属于此列,她能当还是安国君的孝文王正妻还不是她有身份?

立后的利害,秦王很清楚,他自信,就算没有王后他也能让后宫不乱,而且他也看出来华阳太后其实不止想让他立后,还想一步到位解决王后的人选。

不让辛夷当王后,立别人就得让扶苏认个妈,看他那样,也不是个会乖乖喊别人叫娘的性格。

怎么都感觉他要是敢找个“真爱”正妻来,他有可能把桌子给掀了。

你问为什么?

秦王只能说这是属于爸爸的直觉。

听话的孩子会乖乖叫爸爸的其他女人叫妈妈,不乖的就不认,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人尽可母的。

虽然秦王可以双标,但他是个好爸爸,所以他不准备双标。

但无论同不同意华阳太后的建议,秦王都不可能立刻回复,更不可能对华阳太后说出心中的人选。

华阳太后虽然遗憾,但并不失望,因为她知道,秦王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议政殿这边,扶苏还不清楚他的老底都被他爹摸得透透地,当然,他知道了也不会炸毛。

老爹走后,扶苏并没有回母亲所在的春华殿,一来,有广成子在,他的安全有保证,二来,母妃生产后还在坐月子,实在很难分心照顾他,与其这样,不如在议政殿呆着,询问广成子这个世界的特别。

如他所料,这个世界确实不是完全历史向的,当然不是儒家会武这种,都知道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是一个山东大汉,又是商王后裔,很能打的。

就这么说吧,事件是历史向,但力量不全是。

墨家三分,儒家八脉,道家遍地都是,法家分三支都和扶苏记忆里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概是各国政坛和诸子百家总是有那么一些关系。

“总得来看这是武侠战国不是仙侠战国,没有太离谱,经济农业工业就更不用说了,小农经济,传统农业无良种无农业技术普及,以牛马畜力为主要动力,没什么重工业。

所以大概是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武侠战国。”

只能说,广成子是懂总结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提了。

扶苏闻言点了点头,这听起来和他经历的某些世界有些像。

广成子看扶苏似乎是在思考,他有点好奇,但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所以他闭嘴了。

“那这个世界的最强者能做到什么地步?”

扶苏询问广成子没说到的关键,即战力水平。

广成子确实漏了这个,主要是最强者也强不过他啊!

但他还是耐心地回答扶苏的问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想了想,他又补充,“以一敌百,三百起步。”

能跑还能打,确实很不错,扶苏在心中满意地点头,随即开口,“你觉得我母妃天资根骨怎么样?”

广成子懵了,“问这干啥?”

“为了应对中年失业危机。”

扶苏说这话时一本正经,广成子却懵了。

中年失业危机每个字他都认识,组合起来的意思他也懂,就是吧……可以用在你娘身上吗?

广成子脑袋宕机了一会,但你别说,扶苏这用词还挺写实,后宫妃嫔,人到中年,年老色衰,皇帝不乐意睡了,可不是中年失业危机?

“所以她有吗?”

广成子人麻了,为扶苏的骚操作震惊,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那现在修来得及吗?我听一些一些天外来客说的元阴元阳之身很重要。”

扶苏不懂就问,非常地礼貌,把谦虚好学的特质拿捏地死死地。

广成子人更麻了,但年轻人好学,他还是要解疑的,他道,“功法不同,体质不同,环境不同,小说还说鬼修成的仙很垃圾呢,但我和你说,地府最强的top2就是个鬼。”

“神农氏?”

“那可不是,轩辕都打不过他,你说他强不强?”

神农氏不止是曾经的共主,他还是一个练气士,对广成子来说,这既是曾经的领导者,也是修行路上的前辈,自然是尊重的。

扶苏点头,必须得承认,这样的神农氏很强!

“那您以为,家母适合怎样的功法,又该如何习武修炼呢?”

“我看她根骨才情都不错,考虑到身体原因,不要过于阳刚或阴柔的功法,其他的看她喜欢就行。

功法我可以回来帮你问问,或者你用这个世界的心法也可以,如果她才情足够的话,从诸子经传中悟道也未尝不可。”

扶苏只当广成子最后是在给他开眼界,他说,“悟道何其难也,家母虽不愚笨,可年纪轻轻,并无阅历,哪里能一步登天呢?”

“一切皆有可能嘛,只要努力,总会有所收获。”

扶苏笑笑,确实,会有收获,至于是多是少就不一定了。

岁月如金,还需珍惜,时间有限,就走一走捷径,总会离而立之年不过一纪。

“对了,劁猪,前辈,可能还要麻烦你书写一份禽畜养殖手册。”

有了解决母亲中年下岗危机的问题的方法后,扶苏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这一次,他视线的焦点是牧业,重点是养猪,包括但不限于母猪的产后护理,劁猪等。

养鸡养鸭可以产蛋,应对蝗灾,但他们的肉料比低于猪,所以无论从改善生活,还是增加收入,养猪都会划算。

牛羊别说了,一个是主要动力,一个性价比不如猪,马和驴也是作为脚力使用,此时驴的数量不多,可以派人出使西域引进物种。

增加猪肉的使用价值的关键在于劁猪,阉割后的猪更容易长肉,更具有性价比,且味道更好,能让养猪的农户更容易通过交换获得财物。

劁猪是公猪母猪皆可,一般八到二十天可以劁猪,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别,劁公猪相对容易,母猪更难。

但再难,有教程在,再看看猪的解剖图,试上数次,总会熟的。

扶苏会劁猪,若他不是二岁,倒可以亲自示范,但现在他这三头身,还是歇歇吧,实在不行,只能麻烦黄帝了。

劁猪还好,实践大于知识,可其他的技术推广就需要人了,时间都是次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光有广成子眷写后的养殖手册也变不出那么多绝育后的猪来。

看来学校体系需要尽快建设起来了,反正现在用不到李斯去改革,干脆让他去楚国把荀子拐回来,顺便吊唁楚王。

建学校夯土建筑太费人力了,扶苏已经决定建砖窑烧砖,直接用土法水泥。

至于木材……将作少府下的东园主章掌管宫室木材,存货不少,到时候直接用,反正现在秦国内外官划分不是那么清楚,九卿里奉常宗正太仆少府全是专门为君王服务,尤其是少府,那就是皇帝的内库掌官。

各郡县的小学人力可以用徭役代替,这种事当地官员民众想来积极性是有的,但教师是个问题,慢慢来吧,先给荀子建个综合大学,开个师范学院。

政法,工,医,农,军事,文史,再加上必要的师范,就七个了学院了,教学楼,宿舍,食堂,实验田,藏书楼……

扶苏在心中估算了学校面积,又结合职能,决定建设多个校区,医学院肯定是要在渭北,临近咸阳百姓的,方便实习的,咸阳人多,新皇宫在上林苑建设都是二十年后了,所以不急,医学院先放渭北。

农学院肯定是要在渭南的,那边地方大,地价便宜,方便划分实验田。

所以到-->>时候他还要负责教材大纲,甚至还要写农学畜牧学的教材。

不知不觉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工作,并自觉很忙的扶苏不知道在广成子听到劁猪时,脑子里出现了一串小问号。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