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4章 关原之战(1 / 2)

于公于私,以着李基与贾诩之间的关系,贾诩还是恍若无意地提醒一句。

“子坤,最好还是让一部分人彻底闭嘴,如此才能保证真相彻底地掩埋下去。”

“没有那个必要。”

李基赏着雪,品着茶,语气有些慵懒地开口说着。

“不说吾之所为,可任由后人评判,且留一些野史供后人笑谈,不也是一种趣事吗?”

贾诩闻言,沉吟了片刻,方才朝着李基举杯示意,道。

“子坤之气度,吾不如也。”

当然,贾诩对于李基此举心中佩服,但并不代表就认可。

换做是贾诩,无论重复多少次。

贾诩的选择还是会让大部份人闭嘴,甚至直接让罗斌等人自邪马台国返航的半途,就直接让整艘船沉入海底,给邪马台国推上一个杀害汉使的罪名。

当然,贾诩也清楚李基此举或称得上是弱点,可相对的又是如此的让人放心。

无须担心,某一刻单纯由于知道得太多就会惨遭李基灭口,否则贾诩还真得想想什么时候提桶跑路或者归隐田园比较合适。

“这称不上什么气度,反倒是文和有心思在此品茶吹捧,不知眼下的倭国内部动员兵力之事可否推行下去了?”李基问道。

“倭国之内,大小事务俱已掌控在手……”

顿了顿,贾诩有些不解地问道。

“只是,以我军战力,直接就能征伐邪马台国,子坤为何又让倭国动员全国兵力,为此我军还需资以不少粮食。”

不是贾诩傲慢小视邪马台国,实乃是在贾诩看来倭国的兵力实在是不堪入目,聚集起来也只是浪费军粮。

与大汉的兵员制度不同,倭国由于平日里根本无力供养大量兵卒,所以举国上下真正称得上是士卒的,不过数千之数。

上一次狗奴国国主卑弥弓达在汉军驻地率领相迎李基的三千倭人兵卒,便已经是狗奴国平日供养的绝大部分兵卒了。

而瀛洲之上的战争,除了这些士卒之外,还会大量召集农民作为民兵参与战斗。

只是就连瀛洲真正的士卒在贾诩眼中都是战力孱弱,那些平日耕地的农民在贾诩看来更是与猪猡无异。

若是放在中原战场之上,莫说是大汉郡兵,恐怕就连黄巾军的战力都及不上。

“以一时得失来看,最为快捷的方式,自是如今吾便召集汉军,直捣王都,踏平邪马台国,直接破灭了这一小国。”

“可自长远来看,却是对控制瀛洲留下隐患。”

“越是愚昧之人,越是只会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吾可不想看到在一统瀛洲之后,还会偶有敢于叛乱的倭人,让汉军只能如同拍苍蝇那样,不断在瀛洲之内四处奔波扑灭。”

“吾要一役,使瀛洲上下近百万倭人闻汉人之名而丧胆,吾要使倭人自此视汉人如神,不敢直腰正视……”

说到最后之时,李基的语气依然平静,但是却有着一股冷彻心扉的寒意隐隐流露而出。

(:据《魏志·倭人传》之中的史料记载,邪马台国的人口是超过五十万的,因此推断狗奴国人口也是接近邪马台国,所以这个时期的瀛洲真实人口是超过百万的。)

那对于倭人的厌恶之情,几乎是难以掩盖。

这让向来不怎么心善的贾诩,都不免地暗自为倭人默哀了一阵。

‘李子坤如此心善,想必能让瀛洲近百万倭人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而趁着瀛洲进入了冬季降雪期,不宜用兵之际,李基一方面持续不断地探查各个矿脉的位置,一方面却是在缓缓地抽调着倭国上下所有青壮民兵。

且,李基并没有刻意地封锁这个消息,甚至暗自地让这个消息清晰地泄露到了邪马台国高层手中。

随着倭国大量民兵当真开始集合,邪马台国的高层也随之意识到更名为倭国的狗奴国,居然当真是打算与邪马台国主动开战。

当即,邪马台国也不顾尙处于冬季,便开始迅速自本州岛开始大肆召集民兵。

李基深知倭国与邪马台国的兵员制度落后,再加上瀛洲多山,道路难行,聚集兵员效率迟缓,所以足足给予了倭国与邪马台国足足一个冬季的时间。

在一个冬季过后,李基已然探清了九州岛与四国岛之上绝大部分记忆之中金矿银矿的位置。

而倭国与邪马台国也几乎举国之力召集了所有青壮为民兵,集合出了两股让贾诩都有些咂舌的庞大兵力。

倭国召集了近十万的青壮民兵,占据着本州岛的邪马台国召集的青壮民兵之数,更是高达十二万之多。

以着贾诩所知的瀛洲约百万人口来计算,在瀛洲这种奇葩的兵员制度之下,居然抽调得出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作为兵力。

撇除倭人之中的那部分老弱妇孺,这无疑已是整个瀛洲大半的青壮。

而随着春季的到来,这一场足足酝酿了整个冬季的大战,也随之爆发。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