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12 章(1 / 2)

【这种巨大的冲击,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于是,那些忠于李唐皇室的,那些不能接受天下由女人来统治的男人们,开始站出来反对她。】

【武皇不得不将全部的心神都扑在正名和平异己之上。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她登基前后那几年,酷吏横行、军事上屡屡失利的阶段。】

【她要靠这些酷吏来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来俊臣、周兴......这些在武周时期赫赫有名的酷吏在朝中兴风作浪。

他们所到之处,一片腥风血雨、哭天喊地。

周兴被检举残害忠良,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此事。

来俊臣请周兴饮宴,宴席中,他问周兴:“若是有囚犯怎么都不认罪,这可如何是好?”

周兴大笑:“这又有何难?我教你一招,君只需架起一瓮,瓮下燃起炭火,再将那人投进去就好了。只要是人,面对这样的场景肯定都会吓破胆,到时候啊,就什么都招了!”

宴席完毕,来俊臣送周兴出厅,却见厅外已经架起了一瓮,炭火也已经点燃。

来俊臣笑道:“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于你,请君入瓮吧!”

周兴吓得两股战战,慌忙跪下求饶。

【这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的典故,也能从中看出这些酷吏的手段。】

【但这个过程里,这些酷吏其实只是她的工具人,武则天自己的头脑是很清醒的。】

【当目的达成后,她立刻就恢复了原本的平稳统治,广开言路,任用贤能。而那些原本横行的酷吏们也都遭到了清算和抛弃,一个比一个死得要惨。】

来俊臣因陷害武氏族人和太平公主而被人检举。

武则天下令将其斩首于闹市并陈尸示众。

第二天,侍从从闹市中传来消息:“天下百姓无不对此拍手称赞,甚至是去剐他的肉,如今,怕是......只剩下个骨架子了。”

武则天默然,最终叹息道:“下旨,诛其族,抄其家产,以伸雪百姓之愤恨!”

【当然了,UP主并不是因为武皇是女人所以为她的这段历史洗白。酷吏和政治清洗的存在的确是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动荡,打击不小。】

【UP主只是惋惜,若是当时的社会和士人们能够接受天下可以由一个女人来统治,能够有西方这样相对宽松的氛围,那么武皇能够将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到朝政民生上,而不是放在铲除异己上,那或许盛唐的景象可以来得更早一些。】

【武皇自己大概心里也清楚,自己的执政生涯有功有过,她甚至在自己死后立下了无字碑,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这样的气魄和度量,在历代帝王中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

武周,洛阳神都。

这一段在另外时空已经发生,但在此时此刻却还未发生的片段让包括太平公主在内的群臣们都感到有些悚然。

唯有武则天一脸平静。

一如她以往。

太平向来很崇拜母亲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冷静,她不禁想起在母亲登基之时所发生的那一切清洗和流血事件。

无数拥立李唐皇室的人被处死,被关入大牢。

这些剧变让她变得有些惊惶和害怕,她忍不住开口哀求母亲:“母后,要不您把显接回来吧,只要您把他接回来,这些纷争就会迅速的平息下来。而您,还是那个坐在帘后的高高在上的圣母皇太后!”

她不懂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现在的太平依然清晰的记得母皇的回答。

她冷酷的拒绝了自己的请求:“不,你错了。从上官仪开始,这一切的流血与纷争恰恰就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合法的名义。如果我不尽快的取得这个名义,那么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除非我死。”

她逼视着自己,一字一句的道:“你的曾祖父,为了权力成为了隋朝的逆臣贼子。你的祖父,为了权力杀死了自己的两位兄弟。但是,他们却建立了大唐的太平盛世,拯救了无数的百姓!”

“你的母亲的确痴迷于权力,但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这番话让太平思索许久,直到现在都时不时的从记忆里跳了出来。

而仙画如今对于母亲的评价,让她对这些话似乎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是啊,有什么不对呢?

这时候,她忽然听到母亲的喃喃自语——

武则天的语气里甚至带着一抹笑意:“或许,这一次,朕能够轻松一点。”

此时,在那些意图要起义反对武皇登基,以及那些酷吏们的府上,大家都各有各的思量。

仙画中提到的来俊臣和周兴等,正在瑟瑟发抖,没想到自己的下场居然惨烈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们从来没有这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只是一把刀,用完就可以被毫不留情的抛掉。

“看来要早做打算了。”来俊臣吓得双股战战,差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他决定明日先去请罪,然后立刻辞官。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晚?

而那些原本对武皇登基心中依然有着不服的人,也被仙画说得怔然。

这仙画似乎说得也有些道理......反正听其言下之意,武后在之后似乎依然把皇位传给了她的儿子,这天下依然是大唐,依然是姓李,那现在搞事情的作用无非也就是给她添堵,让唐朝的国力变得衰弱。

何苦来哉?

不知不觉,他们心中的想法变了又变。

就连远在贞观的李世民,也频频点头:

虽然他很欣慰于这些李唐皇室的忠实支持者,但既然后续皇位还是姓李,那么从大局来看,他还是更希望仙画所说的让盛唐提前到来!

北宋。

司马光重哼一声:“巧言令色!她明明就可以选择不登基,只待在帘后!无非是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权欲罢了!”

......

【或许有人要说,既然如此,那她就不能选择不称帝吗?】

【只能说,历史上的野心家那么多,一个个的劝,能劝得过来吗?劝她不称帝,那是不是也要去劝曹操不要夺了汉家天下,是不是也要劝隋文帝杨坚不要鸠占鹊巢?】

【双标可不行。】

【况且,如果从更高更长的历史角度来看,她的称帝是具有唯一性和震撼性的。为华夏女性史添上了最为耀眼的一笔。】

【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再加上她改良科举制、为盛唐打下基础这些事情,对整个华夏甚至是整个东亚的后续影响之大,这些都是完全不逊色于叶皇的!】

【事实上,对武皇的评价也经历过不同的阶段。】

【在武皇死后的那些年,史书对她的评价相对客观。但是到了唐朝末年乃至后面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儒家道统的需要以及政治目的,她的形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拿《旧唐书》举例,它成书于唐之后的五代后晋时期,但很多史料记载都来自于唐朝史官吴兢所编撰的《唐实录》和另外一本《唐会要》,吴兢本人就曾在武周后期出仕,当了三十多年的史官。因此,它的真实性应该是要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

【而《新唐书》为宋朝大家欧阳修所编。】

【另一部《资治通鉴》同样是宋朝另一位大家司马光所著。】

路小柒整理了一下这其中的顺序。

先是吴兢本人所写的《唐实录》,然后是后人根据《唐实录》而整理的《唐会要》。

再就是后人根据《唐会要》又修撰的《旧唐书》。

最后就是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以及司马光与欧阳修编撰的《资治通鉴》。

【在这几本书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有冲突的地方。】

【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杀女”事件,在各种影视剧里面被频繁的演绎。这也作为她心狠手辣,为了上位泯灭人性的证据。】

王皇后来探视武则天所生的小公主。

在她走后,武则天站在小小的床铺前,注视着自己的女儿甜甜的睡在襁褓之中。

复杂的神色在她脸上闪过,最终,她朝着那个小婴儿伸出了自己的手,搭在了她柔嫩的脖颈上。

片刻后,殿内响起了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的女儿啊——!”

【这个事件就来自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上的记录。】

【但是,在《唐会要》里面,其实只有这么一句记载。】

天幕上出现了硕大的一行字: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

【单看这句记载,你能看出是武则天亲自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吗?有智商的人,应该只能看出,武则天的女儿猝死了吧?那时候婴儿本来就是很容易夭折的,这一点并不奇怪。】

【然后她可能是怀疑女儿的死并非正常,甚至是,她可能主动抓住了这一点,指认王皇后就是罪魁祸首。】

【这样是不是就更符合智商和基本的逻辑?】

【况且!当时李治和武则天属于利益联盟,因为立太子的事情早就和王皇后决裂。武则天为了让李治对王皇后产生厌弃,竟然主动的去掐死自己的女儿,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甚至很有可能引火烧身吗?】

【完全看不出来这一招的必要性啊!】

【但若是说正好这件事发生了,武则天利用一下给王皇后栽个罪名,使个绊子,那就完全可以说得通了。】

【要知道,就连骆宾王,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那位,他赫赫有名的《讨武瞾檄》,都敢说武则天弑君鸩母了,也都没提到武则天杀女。】

【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完全是没有讨论度的。直到后面,才捕风捉影的出现了这么一个传说,然后被人给记录了下来。】

【而最早见于《唐会要》上面的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到了《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就变成了有鼻子有眼的事件,细节、情绪什么的都有了。】

天幕又放上《新唐书》里的记载: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于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悌,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媚,今又尔邪!由于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下诏废后。”

【看看这详细的描述与台词,欧阳修老先生,还有司马光老先生,您二位这是在写小说呢?!】

......

武周,洛阳。

原本一直都很淡定的武则天,此时脸上去显出了怒色:

“竖子尔敢!如此妖言惑众,若是在我武周朝,朕必定剥了他们的皮!”

太平有些担心的看向她,之前骆宾王的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沸沸扬扬的列数了所谓母亲的几大罪状,有些属实胡编乱造,但母亲都没有这么生气过。

武则天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深呼吸了几次,这才让自己变得继续平静下来。

“算了,这些人也无非就这么些伎俩。看,他们连后人都骗不过,也不过是骗骗那些山野村夫罢了。”

“史书,史书,后人来修前人史......”她的嘴角往上扬了扬,“固然有忠于还原事实的史官,但这何其难啊!”

像是贞观时期修《隋书》,难道就没有夹带一点自己的想法进去吗?

只是看多少罢了。

而北宋被点名的欧阳修和司马光,欧阳修面带苦涩,司马光却勃然大怒。

“牝鸡司晨,鸠占鹊巢,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还妄图让我等为她粉饰不成?!”

“《旧唐书》上分明也写了史臣曰:‘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仙画怎就不提这句?!”

且每个史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对其中一两点有所发挥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b-->>r />

另一边,欧阳修的态度却与他有些不同。

他翻开手中《新唐书》相关这一页,直接撕了下来,然后对身边人道:“人彘这一页,的确是我妄自揣测,参考了吕后的一些经历写成。”

“仙画说得对,修史还是不能加太多的个人喜好。”

而且仙画里的一些观点也让他极受触动。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