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9 章(1 / 2)

不仅仅是武则天,李世民的神情也变得认真了起来。

他倒要看看,这胆敢篡唐为周的女子做得怎么样,又在历史上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的成就同样很灿烂。】

【她与叶卡捷琳娜相同的一点是,她们所继承的王朝都处于一个相对平稳期,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叶皇所继承的,是彼得一世所开创的盛世,只是历经几朝,改革停滞,弊病丛生。】

【而武皇所继承的,是“天可汗”李世民所打下来的大唐江山,同样,有一些从前朝积余下来的弊病需要解决。】

【叶皇接过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旗帜,而武皇则在当皇后之时就和李治一起对大唐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之前说的打击关陇贵族和世家门阀们的势力垄断,收拢权力。】

【朝中不能无人,旧的人下去了,自然就要有新的人填上来。】

【于是,她将眼光投向了科举上,她开始改革科举制度,通过科举取士来提拔人才,这也让大量的庶族百姓获得了向上的通道。】

长安城,科举开考的日子,考场外面人山人海。

目送着考生们进入到考场之后,前来送考的人们和看热闹的人们还不想离去,驻足在场外窃窃私语。

“听说这一次选出来的人还需要参加殿试,殿试过关才算是尘埃落定。”

有人显然不懂,问道:“何为殿试?”

“就是在皇宫的殿厅内,由皇帝陛下亲自出题,然后再考一次。”

听的人琢磨了一下,恍然大悟,连声叫好:“这个好,陛下亲自出题必然与国家大事有关,而且临场出题,这才能够看出他们的真正水平,还可以防止人冒名顶替。”

总不敢在陛下面前还玩什么花招吧?

大家纷纷点头,对这项政策都表示支持。

“现在徇私舞弊可没那么简单了。”说话的人显然消息很灵通,他笑道,“我听说,从今次开始,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是糊名的,不到最后出名次,谁也不知道这卷子是谁的。”

这消息又让大家纷纷称赞,当下就有很多人表示既然科举听上去这么公平,那他们也有些跃跃欲试,自己不行还可以培养一下自家子侄来搏一搏。

有人哀嚎:“你等会读书的还好说,我们这样空有一身力气的,怕是没辙了。”

刚那人笑道:“兄台无需烦恼,听闻陛下有意开武举,说不定到时候你的一身本领也能有用武之地。”

那人大喜:“这消息可真?”

“千真万确。”

“那敢情好。”他踌躇满志,“那我回去可也得好好练练我这一身功夫,不能荒废了。”

一时之间,考场外的氛围都极为积极向上。

【科举制虽然在隋朝的时候就诞生了,但是一直都并不太受重视,而武则天的这些改革以及对其的重视,直接刺激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

【女性在武周时期的地位也有了提高,最起码参与政事和朝堂的女人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她身边除了著名的上官婉儿,还有很多其他的女官,相当于她的秘书团。】

在武则天处理政事的明堂之内,即使是夜晚也依然灯火通明。

无数巨烛照亮了这方宫殿。

身穿后宫女官服侍的上官婉儿与另外身穿命妇服饰的夫人们正在忙着自己的工作。

她们有的在看刚送上来的奏章,并将它们分类。

有的在核算数字,寻找资料典籍。

有的甚至拥有直接批改奏章的权力。

这俨然是一处内阁的景象。

【可惜的是,这种风气没有向基层渗透,犹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失去了支撑之后就垮塌了。】

【除了女官之外,武皇一朝,号称“君子半朝”。娄师德、狄仁杰等都是贤臣,而姚崇、宋璟等人后续还辅佐了之后登基的李隆基,成就了他的“开元之治”!】

【可以说,武则天的统治,为盛唐铺就了一条锦绣之路。】

【而且,也是在她改革之后,科举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一直延续到了往后的其他朝代,成为两千年华夏史上关键的一笔,甚至有人说是华夏古代最伟大的制度发明之一!】

【这也是武皇最重要的政绩之一!】

......

北宋的赵匡胤感慨:“任何帝王,仅这一项的功绩,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

这可是科举改制啊!

并不是简单的小事,其中涉及到了门阀政治、阶层相争,这可是很多帝王都不敢去碰触的痼疾,还涉及到了教育、吏治等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以说科举一事,看似不大,实际却影响深远。

这样宏伟的改革,却在一个女人的手上完成,就连赵匡胤也不得不服气。

其他已经举行了科举的朝代,如汉朝、甚至是正在缓慢推行中的秦朝,刘彻与嬴政等都明白其中所必然会遭遇到的难处与阻力,也都点头表示认同。

这女皇,即使有这一项,也足以让人称道了。

贞观朝。

李世民的脸色也肉眼可见的缓和了一些,他甚至对身边的李承乾道:

“科举改制一事做得不错,你可以回去列个章程来先给朕看看。”

李承乾一怔,父皇这是也要对世家门阀下手了吗?随即他的心中又冒出一股雄心和不服输的气势,父皇让他去做是对他的考验,他岂能输给一个女子?!

李承乾大声的应承下来:“是!”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意味深长的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他心里清楚,这事情的确是难解。

如今,他虽然能看到关陇贵族和世家门阀的弊端,但却也需要依仗这些人来治理国家,可以说现在的关陇集团和门阀是大唐上层的根基。

再者,这些人是自己夺取天下的跟随着,李世民虽然知道对上是势在必行,但心中并不愿意是以残酷手段。

他看了一眼已经睡过去的李治,心中颇有些感慨:

“没想到,反倒是这孩子能够狠下心来做到这一点。不知道承乾能不能做到?”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武则天的恶感又消失了一点。不管如何,能够成功的打压下那些世家门阀,对大唐是有利的。而且,听上去,似乎她将皇位又传回给了他李姓子孙?

那就没事了。

李世民只觉得心中卸下了一副重担,一下子就轻松了起来。

而在武周朝。

武则天缓慢的挑起眉,她对自己的历史功过评价自然也有点兴趣,但更感兴趣的却是听到了最后皇位的归属。

“李隆基?是旦的儿子吧?”

没想到最后是他坐上了这个位置啊。

武则天倒没有觉得有多震惊,传位给李姓还是传位给武姓,对于现在刚登上帝位的她来说还算不上个困扰的问题。不过当她看到底下群臣们掩饰不住的欢喜表情,心中叹口气。

看来,归位于李家,依然是众望所归啊。

罢了,自己的儿孙们,身上流的可是自己的血。

武皇如此考虑着,错过了身边的女儿太平公主脸上闪过的深思神色。

......

【另外,武则天还很重视农业的发展。】

【武则天还在当皇后的时候,就给李治上过帖子,建议了十二条政策,被李治统统接纳,叫做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开篇明义的第一条就与农业有关。】

路小柒放了一下建言十二事的内容。

开头几个大字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另外还有广开言路、宫中工场禁浮巧、以及一些人才的委任和提拔政策。

【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对于农事的政策基本也延续了“建言十二事”里的方针。】

【轻徭役、修水利,然后重垦田。】

【第一项不用多说,简简单单三个字而已,但只要了解过古代农民过的什么日子,那么就能知道在古代能够提出轻徭役的皇帝,那都是真正有功德的。】

【农民太苦了!】

......

不管是哪个朝代,农民们都脸上露出赞同之色,有的甚至是热泪盈眶。

是啊,他们太苦了!

干不完的农活,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一大半都要作为税赋交上去,剩下的只能供糊口,手中也基本没有余钱。除此之外,还可能会遇上徭役、兵役、天灾、瘟疫这些事情。

&n-->>bsp; 前者还只是危及自身,但后者一旦遇到就有可能灭门。

当下就有人斩钉截铁的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