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6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边境向南推,开疆(1 / 2)

第266章计划赶不上变化,边境向南推,开疆拓土!

夏埙从二月末就开始制定这个计划。

年后,京师陆续在云贵两广征兵,由王文训练。

在夏埙出京后,皇帝给他调兵令,从王文处调兵两千,以备后用。

当初练兵时,皇帝担心广西狼兵,不懂号令,不通旗语,难以调派,万一安南、麓川、阿瓦等国掠边,无法倚重。

所以令王文练兵,以当地汉人为主,熟悉山地作战。

当然了,也是为了征伐云南土司做准备的。

为了不引起土司疑心,王文总共就练了三千人,调配给夏埙两千。

夏埙出京,一直在思考,安南一定不会乖乖给粮食的,必须得想个办法,主动从安南把粮食运进来。

而当时朝堂要在分茅岭等三地设市场。

他就把兵卒一点点往安南运送,而三月份,朝堂和安南达成协议,大明派大量商贾入安南采买。

而这段时间,又从大明运来海量的箭矢、火铳,各军都备齐装备。

二三十万土人,手里只剩下粮食了,明军没把他们的粮食收回来,因为自己的粮食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不再之前那样咋咋呼呼的,鲁莽行事。

他的死活,攥在夏埙手中了。

因为狼兵走丢了很多队,方瑛干脆两千人为一队,跟着商队进安南。

这样一来,省时省力省钱省粮,好处多多。

于谦也说了,就怕汉人把地养熟了,人家安南又造反了。

这一耽搁,两座新城建好了。

就给了他可乘之机。

结果,明军明明是侵占安南,侵占他们的家园,但运粮队伍却井然有序。

“知道自己是鸡肋,所以不怕大明垂涎。”

“陛下,贪多嚼不烂。”

要么就破罐子破摔,把安南北部给占了,和国内打通通道,也就运送回国了。

胡濙大笑,皇帝真的成熟了。

顿时鲜血横流。

反正安南鸡肋,大明想吃又嫌没意思。

姚夔和朱祁钰想的差不多。

黎宜民将信将疑。

能活下来几个人?

夏埙怎么就没想过这边的难处呢?擅自做决定,等回国后,一定向陛下参他一本!

“大人,您想想,六千艘船的粮食啊,黎宜民就真的舍得?”

“边大人,本官估计,此事像真的。”

聚集的商旅也越来越多。

“陛下,您之前说过一句话,那安南人都是奴婢。”

“陛下以敕封圣旨,买这些地,微臣觉得也划算。”

夏埙,那是皇帝的心腹。

闲暇时,他组织兵卒练兵。

“为什么!”

竟然有很多安南人想要从军,遭到夏埙的拒绝。

黎宜民听懂了:“安南一切,任君采撷。”

他父亲太宗皇帝黎元龙,莫名其妙就死了。

用边永联络那支驻扎在鸿基的明军,令其成为自己的助力,整个安南有的,他都可以送给边永和夏埙。

&;=&;&;&;边永这条线,还可以放得更长。

如今六千艘船的粮食停在安南。

四周三座城池,围绕而建。

但今天,他疯了……

让他皇位不稳!

只要用些好处,满足大明皇帝的胃口,他这皇位就彻底坐稳了,能当一个有实权的君主,像太祖皇帝那样。

朱祁钰早就做好了新规划:“丢掉的地方,由安南补全。”

啪嚓!

在他看来,像边永这样出使的明臣,都是大明中枢不得志的人,他们距离在朝堂上显贵,缺的就是钱而已。

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把粮食运去内地,防范台风。

你们是不是误会了?

朝堂为了讨论出兀良哈的人选,费了多少口舌?

“就擅自给兵卒分地?”

“尽可能的消耗兀良哈的实力。”

暴君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夏埙说,我真没有你信吗?

都是误打误撞,是误会。

姚夔苦笑:“陛下减免了今年各地的粮赋,中枢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现在就收交趾,确实有些早了。

“权臣必然和安南王撕破脸。”

关键安南朝政混乱,没人管啊。

有粮食吃,有妇人玩,不用操练,大明兵卒简直上了天堂。

“咱们占了这么多,宁夏、热河、吉林、汉州,还有原来的云贵广,又加个交趾,中枢压力太大了。”

他同意,白圭就反对。

通信实在不方便。

他现在也没法收场了。

到了四月末,方瑛姗姗来迟。

然后跪在地上:“求上国使臣救救小王!”

胡濙脸上的笑容僵硬,您不会夸人就别夸。

但说来说去,都得等雨季之后。

但也都是正直之士,练兵一丝不苟,可圈可点。

夏埙想哭,送往中枢的奏报还没传回来呢。

而广西向外扩,扩充红河以北地区,若还嫌面积小,可以再扩入几个府。

最西面的一座城池,当地人管这叫大安乐,安南有两个安乐城,靠近海边的小安乐城,被夏埙给拆了。

所以皇帝说想吃,但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吃。

“所以说,是太宗皇帝的错喽?”黎宜民问他。

“和云广还不一样,土人也认为自己是天朝人。”

安南百姓肯定愿意干啊,还能偷粮,赚双倍薪水,这好事上哪找去。

黎宜民也不着急,只要吊住大明,他就胜券在握。

想搞坏黎宜民和大明的关系!

“这安南人,既然是奴隶,是不是宝?”

“那就这么定了。”

此言一出,养心殿里议论纷纷。

他又杀死了弟弟黎濬,弑君上位,所以他担心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不想吃,是不想吃掉安南这些人吧?”

来得人越来越多,无处安置。

边永生气道:“那鸿基离河内多近呀?他要干什么?”

耐不住难民多呀,还有安乐、同甘两城县官向政事院禀报。

逯杲让他冷静下来。

黎银瞪圆了眼睛:“你、你如此暴戾,如何当得了皇帝?”

然后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黎银还在整理措辞的时候。

而中枢传出圣旨。

果然。

丢掉城池的官员跑到河内哭诉,黎宜民暴跳如雷。

夏埙治军严明。

“不是您给朕开的宫门吗?不然朕怎么进的皇城?”

夏埙明明只想把粮食运回国,但商贾们却以为朝堂要收复交趾呢,把鸿基当成基地了,把商品往这边运,钱往这边存。

他们只能去乡下想办法躲避。

他虚心求问。

他笑声越来越大:“黎大人,你想当司马懿,朕是曹髦,不是曹芳!哈哈哈!”

姚夔冷笑道:“咱们养那么多兵,干什么吃的?”

最大的问题是天气问题,进入五月,安南就进入雨季了,肯定没法运送了,保存也是个大问题。

而且,粮食也需要分散。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实权,需要完整的皇权。

安南人喜笑颜开,还说大明是仁者之军。

边永没法冷静。

四月份的时候,又计划买卖安南人口。

而安乐城在交趾省还有一个名字,叫汤州。

“毕竟微臣的家眷,都在京师。”

他坐在锦墩上,捋着胡须,听岳正复述。

“就怕咱们把地养熟了,安南百姓却造反,咱们大明多亏呀!”

也是在扩张内陆省份的面积。

白圭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等着安南朝局震荡过去,安南又变得稳如泰山,到时候从分茅岭出兵,所耗甚大。

边永吓了一跳,这出苦肉计演给谁看呢?

“夏大人,您还用自欺欺人吗?”

“咱们大明要治水,又要建造塞外的城池,还要修驰道、清山路、打通各地交通,都需要人呀!”

“以北的地区,全部划入广西。”

袭扰女真部的毛忠,也已经出兵了。

逯杲这话提醒了边永。

他在安南中枢长袖善舞。

他杀完之后,心里稍微后悔,但他御极两个多月,禁卫、京营在手,倒也可以放手一搏了。

方瑛派来一万多人了。

那些准备回国的大明商贾,竟然转道去鸿基。

边永还一礼,帮夏埙,就是救自己。

沿途城池基本望风而降,只打了一场硬仗,三天就打破城池,方瑛入城后大杀一通。

还有的从安南买了大量人口,准备运回国,这些人又聚集在鸿基。

“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本官能拖延多长时间,就尽量拖延多长时间。”

一点点把粮食往内地运。

朝臣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没有粮食,朕也没辙。”

逯杲不信:“那黎宜民,一定是卖了两道。”

边永却想到了自己,幽幽叹息:“估计王宫的太监已经来宣诏本官了。”

不然他没办法对付权臣。

“只能派轻骑袭扰,烧毁草原,掳掠人口等等。”

朱祁钰又走回地图上:“诸卿,过来看,夏埙在鸿基。”

于谦吧嗒吧嗒嘴:“鸡肋呀!”

朱祁钰道:“朕就给夏埙、边永下旨,至于方瑛、夏埙能打下多少土地,朕也不设具体限制。”

“你、你作乱起事,杀戮忠臣,必不得善终!”黎银根本就想不到,黎宜民竟然敢杀他!

别看黎宜民滥杀,但杀的都是小虾米,权臣一个都没动。

没错。

因为云聚的商贾太多了。

“诸卿意下如何?”

朱祁钰站起来,走到胡濙面前:“老太傅,若安南土地上,都是会说汉话的汉人,那这个地方,就不是鸡肋,而是肥的流油的肥肉啊!”

方瑛尝到了甜头,不停往这边派兵。

不像国内走驰道,奏章往返很快,交趾来往的路,要翻越朱雀关,从朱雀关走,等于翻越十万大山。

方瑛率领的大军,都是广西人。

“朕想图谋,都不忍下嘴。”

逯杲点头:“以我明军之能,两千人完全可以攻克几座城池,安南以险著称,只要越过十万大山,又有充足的补给,安南算个什么?”

黎宜民让人把殿门关闭,打发所有伺候的宫人出去。

而黎宜民却拿着一片瓷片,使劲扎在他的喉咙上。

就等着攻伐兀良哈两路大军呢,重点是缺粮啊,皇帝答应的,用安南的粮食,征伐兀良哈,不必从民间征集粮食。

“老臣冤枉啊!”

朱祁钰也做不出决定来:“去把老太傅请来!”

边永拒绝道:“而是微臣无权调动兵卒……”

黎宜民瞥了他一眼:“当年朕的父皇废朕太子位时,您为何不规劝他呢?”

下龙也是沿海城池。

“安南之事,诸卿怎么看?”朱祁钰把话题拉回来。

夏埙则在鸿基操练兵卒,然后又把同甘城给建起来了。

“让他们驻扎在当地大户的家里,让安南大户帮咱们抓!”

噗!

黎宜民将瓷片拔出来,鲜血喷射几尺远。

一听边永收下钱财。

若直接强收安南,大明可以做到。

朱祁钰苦笑:“哪里好呀?那安南就是块鸡肋,朕想吃,但又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吃。”

各有各的道理。

“可惜了,安南变化太快了,朕也措手不及呀。”

就开始向鸿基靠拢,逶迤的长队开始调头,两千兵卒,外加探子、皇家商行的人员,近五千人,进入鸿基。

杀了黎银,黎银家族有海量的钱财,用这些钱财收买边永,也许就够了。

走了王竑,又来一个狠人。

狭小的鸿基县城,根本住不了这么多人。

以鸿基为中心,三座城池互为倚仗,彼此依托。

于谦也觉得是,若把红河以北全都收入囊中,势必要和安南打一仗。

“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规矩就是规矩,微臣不敢破坏。”

所以,方瑛亲率狼兵一路往西打。

“不然他哪来的银钱慰军?”

他只能放权。

知道雨季如何防范。

“广西、云南不靖,就算收了,也是个祸根。”

“陛下,户部可没粮食呀。”耿九畴立刻道。

又占领几座小城后,夏埙便停止攻城。

朝臣议论个没头没尾。

朱祁钰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若收回鸿基以北,那么河内就无险可守,安南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咱们也不要兀良哈的地,就打他一顿,这样也就节省粮食了。”

这个细节,边永之前没注意过。

凡事敢入城的男人,皆杀死。

根本就不怕边永带着五千人造反。

边永发现黎宜民有时候特别天真。

“再说了,大明哪有那么多地给他们分?”

“老臣估计呀,这安南新主怕是命不久矣了。”

建城的材料,是从同甘城运来的,夏埙派兵把同甘给占了,然后把城池拆了,搬过来。

说罢。

但容易进入战争泥潭,得不偿失。

“黎银,是不是你在害朕?”

黎宜民杀黎银,必须拉拢大明入伙,请大明皇帝给自己背书。

“怎么可能?”

现在竟觉得庆幸,这伙明军若能为他所用,什么权臣,他能一举扫平。

不如用这笔粮食,攻打安南。

边永这份心胸,逯杲得说服。

“方总督,该怎么收场啊?”夏埙苦笑。

如今的他,变得内敛,凡事三思而后行,多方征询意见,然后做出最优决定。

“大明隔着云广治理安南,终非一道。”

逯杲朝他深深一礼。

“咱们以归顺州为划分,向南切一刀,一直到海边,所有城池咱们都要。”

鸿基竟成为商业中心。

朱祁钰懵懵地看了眼于谦,又看了看姚夔、耿九畴等人。

“那么这交趾省,是不是也成了宝了呢?”

边永进殿行礼之后。

于谦也陷入两难:“安南政局动荡,确实是吞并的良机,问题是吃了也没意思呀。”

逯杲微微一惊:“大人,安南局势越乱,鸿基就越安全。”

入朝鲜的一路,王越已经去了。

正值壮年,忽然就死了,死因一直是个谜团。

宣边永来诏问。

“哈哈哈!”

而黎银眸中闪烁着懊悔,他根本就没想到,换上来一个野心如此之大的皇帝。

“小王请求上国,帮帮小王。”

索性,就把下龙占下来,也不拆了,直接占领。

“不如先犁清云南,再收安南,重置交趾,全我大汉疆土!”

“安南局势一乱,咱们手中的兵,就值钱了。”

胡濙姗姗来迟。

“还许诺他们回国后每人分一百倾地,是不是你说的?”

这种人去大明朝堂上,一天都活不了。

“微臣预估,这些粮食,把整个安南北部打下来,都足够了,有方瑛坐镇,完全没有问题。”

潘本愚不信啊。

又拿下门州。

“朕欲以红河为线,划分两国国境。”

就传来消息,黎银被杀了。

所以他大肆杀戮,清洗朝堂,又诛杀黎银,投石问路,看看群臣的反应,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杀光权臣。

果然。

他一边说,一边画。

“有时候自己特别差,也是一种保护色。”

朱祁钰道:“估计那黎宜民也是这样想的。”

一旦确定真是明军攻克了鸿基,那么在河内的明朝使臣就成了俘虏了。

西边靠近的城池叫边东,交趾省的地图里,叫谅州,谅山王的封地就在这里。

夏埙计划绝密,连方瑛都不知道,远在河内的边永怎么可能知道呢?

关键计划走歪了,夏埙自己都不知道,边永去哪知道呀?

而新帝大肆屠戮朝堂,中枢混乱,根本就来不及批复。

“把咱们坑进去,又大赚一笔。”

“邢国公说得对呀,朕也觉得安南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殿下,非微臣不愿意帮您。”

关键有的人还收礼了呢。

汉人移民过去,用个十年二十年,就能把地养熟,废地变成宝地。

潘本愚质问他:“伱经过陛下同意了吗?”

“夏大人,陛下的圣旨是让臣等搞乱安南,没说要收复交趾啊!”潘本愚慌了。

要么铤而走险,在五月之前把粮食装船,运送回国。

而这一仗,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未必会输。

由皇家商行负责采买的廖庄和钟同、徐正三人,各守一城。

廖庄三人都是进士出身,钟同的父亲钟复,乃是名臣,葬身土木堡;徐正和韩雍更是好友。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