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序(1 / 2)

研究发现,成人的大脑大约由140亿个细胞构成,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就是这么小的面积,却可以容纳全世界的数据总和。

下面我用数据为大家证明大脑数据存储的数量:如果将拥有1千万册图书的图书馆设为一个存储单元,按一册图书占硬盘空间1计算,那么1千万册图书就相当于约10tb的硬盘空间,然而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拥有1万个这样大小的存储单元。

据网络数据显示,当下全球数据储量正在爆发式增长,如果以当下的存储介质,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需要,当下人类正在研究开发dna生物存储介质,据称一块研盘大小的生物存储介质,足可以容纳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

可以肯定,人的大脑是庞大的存储仓库,当下人类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个仓库中原本就存储着大量信息,我们学习的过程,只是开启这个仓库存储的某个小单元,唤醒它们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罢了。

百万年来,这个生物存储单元里都存储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想法?这些无不缠绕着无数科学家的神经,甚至提出超强大脑的命题来分析研究。

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的主人公李克特,这位若干年后诞生的拥有神经生物、电子数据信息的双料科学家,在总结无数前人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可以读取人的大脑数据的设备,并为这个设备取名脑洞通灵。

一部《大脑中的宇宙密码》在完成它的第一部时,只读写了“大脑中的和平”,便被不知何故给终止了大脑中数据的读取,人们对于科幻探索的脚步依然在前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脑洞通灵会从人的大脑中读取到更多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一定是宇宙留下来的,这些数据有很多是我们能够从书本上读到的历史,也有当下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那些你能读到的历史或正在发生的故事,我们不会再重述,我们所记录下来的,都是些发生在宇宙中类似于地球环境或者不同于地球环境下的生物多样变化,还有宇宙那些让人探索却还未知的星体变化。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