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五章 “书郡”(1 / 2)

又过得半日,杜庸商队终于来到蜀郡城脚下。

蜀郡城作为锦国之都,自然墙体高大,给人一种威压的感觉。然而红墙黛瓦、雕梁画栋,倒是消解了不少这种压迫感,反而添上一些秀气,不愧于文都的名号。

“呵,这城墙还挺高啊,比咱们庸国那黑不溜秋的城墙高多了!”剑心感叹道。

“是挺高,不过太秀气了,没有我们庸国那黑色的城墙那么有杀气,而且城墙这东西虽说是保护自己的,说不好哪天就变成了自己的麻烦。”

“咱们庸国城墙的黑色难道不是被别人攻打之后留下的痕迹吗?要不是现在缺钱,爹爹早就重新涂一遍了。”剑心吐槽道。

“正因如此,更显霸气。大将军掌权之前,庸国遭周边三国夹击,敌军兵锋距我庸国国都不过数十里,大将军掌权之后下令诱敌深入,以国都为庸国最后屏障,大退敌军,天下还有谁能有此等魄力?”杜龙满脸的自豪与羡慕。

“好好好,大将军厉害,我们进城吧,天色不早,再不走都快黑了。”剑心不想再听杜龙唠叨,这些东西不知庸国的人已经对她说了多少次。

斜阳余晖,撒到这座益州第一城上,泛着金光,整个蜀郡城呈西北-东南走向,背靠高原、面向雒城外东南方的大平原,仿佛拥有气吞山河、胸怀天下之势。

而这气势恢宏的城墙背后,是红墙黛瓦、错落有致、彩旗招展的繁华之地,而彩旗之上标以某某书店居多,青砖铺就的道上遍布着三三两两手持书卷、头戴纶巾的“青、白”书生。

锦国凭借自己文坛大师云集,天下好文、好诗大半出于锦国,这使得锦国造纸、印刷业极度发达,书籍价格低廉,城中随处可以买到书,所造纸张、印制的书籍更是行销天下,这是其他城中极少见的景象,就导致了蜀郡城拥有另外一个称号“书郡”,可谓名副其实。

在蜀郡城中央,宽大的聚贤路两侧各自坐落着一个对于锦国有着重要地位的所在。一般国都中心皆为皇城,而锦国则不一样,中心是聚贤楼、文昌苑,可见其地位。

身着青、白两色衣衫的书生们在此处分作两股,青衣向左进“文昌苑”,白衣朝右入“聚贤楼”。

“聚贤楼”乃锦国高祖所建,意欲招揽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人才,因早期来者大多为身着白衣之书生,而后入聚贤楼必着白衣亦成定规。

由于锦国初建,只能依靠招揽他国人才来填补空缺,锦国本国人才相比之下人数少了太多,故在锦国名相顾昭的建议下,锦国高祖又在聚贤楼的对面修建了文昌苑,用以培养锦国自己的人才,由文昌苑入仕者须从小吏做起,锦国小吏大多为青袍,故文昌苑学子亦着青袍。

这种制度就造成了另一个问题,聚贤楼的人数比文昌苑多得多。

因为聚贤楼建立之初,自他国来者大多有着真才实学,几乎是凡聚贤楼之人入仕之时都身居要职,后来也演变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而入文昌苑的人大多是锦国本土学子,又多为穷苦出身,所以不如聚贤楼的人们那么见多识广,所以自建立之初高祖便定了一条规矩“凡文昌苑入仕者须从小吏做起,满三年之后,经考核评定,方可升迁”,这条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这也是造成聚贤楼人数比文昌苑多得多的根本原因。才子们寒窗苦读十载,谁会甘心学有所成之后去做一个区区小吏?所以文昌苑中有许多人学有所成之后,削尖了脑袋去周游列国,回来之后再入聚贤楼,摇身一变成了归国学者,身价顿时水涨船高,令人羡慕。

穿过聚贤路,剑心一行人来到距皇城不远的一处客栈门口,抬头一看“旅泊居”三个大字刻在扁上。

三层小楼,每层屋檐之下都挂了一排密集的灯笼,客栈在黑夜之中照亮整个街道,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正经的客栈。

但是在皇城边上,又怎么能够是烟花之地呢?灯火通明则是为了在这里居住的学子可以在晚上也能够读书,蜀郡几乎所有客栈都是这副景象。

“客官,你你们这是几位?”店小二一看门外一群精壮汉子,人人骑马,各个面相凶神恶煞,不得了,吓的说话都结巴了。

“自己数。”杜龙坏笑。

“那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店小二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