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1 / 2)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成就了英特尔的传奇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讲安迪·格鲁夫和他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一、什么是“偏执狂”

我想,我们这期音频节目中的很多同学都是创业者,但更多的可能是在企业里面做管理工作的。其实我挺建议大家把这本书的书名——《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贴在办公桌的某一个角落,有时间的话去看一看。

我觉得这句话代表着一个人从事商业所需要具备的某一种精神或者性格特质。

“偏执”这个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特别褒义的词,最多算是中性。一个人如果具有一种偏执型的性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干一件事情会特别执着,甚至他会不太听别人的警告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一些偏执狂,你未必会喜欢他,但是他却是那些有可能会干成事情的人。

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很有才华,居然嫁给了一个人,或者找了个男朋友,那个男朋友让你看上去觉得:他还不如我。

但你仔细再想一想,为什么你不是那一坨“牛粪”呢?鲜花为什么会插在牛粪上呢?那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牛粪”在追求这朵“鲜花”的时候,他肯定干了很多事。这些事你没有想到去干,或者说你不屑于去干,结果你没有获得那朵“鲜花”,反倒是这坨“牛粪”获得了这朵“鲜花”。

所以这个“牛粪”一定是一个你未必喜欢的,但是比你获得了更多成就的那个“偏执狂”。

二、“英特尔的三驾马车”

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叫安迪·格鲁夫。安迪·格鲁夫出生在1936年,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后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是一个犹太人,他在20岁的时候以难民的身份来到了美国,然后他在美国读大学,毕业以后在硅谷创业。

在1968年的时候,他和另外两个人,一个叫罗伯特·诺伊斯,一个叫戈登·摩尔,一起创办了英特尔这家公司,他们被称为“英特尔的三驾马车”。

在很长时间里面,跟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相比,安迪·格鲁夫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站在诺伊斯和摩尔后面的管理者。

诺伊斯是谁呢?计算机里面最核心的那个部分叫集成电路,诺伊斯是集成电路的联合发明人之一,所以他在全球的计算机史上是一个巅峰式的存在,一个创世纪般的人物。

可能更多人知道戈登·摩尔,因为他发明过一个定律叫“摩尔定律”——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如果价格不变的话,那么这个集成电路板上所有的元器件在18个月时间里面,它的性能会提高一倍。

摩尔定律在20多年时间里面被认为不断在生效,它也意味着计算机行业跟之前所有的产业相比,它具有更大的迭代性。

所以英特尔的这两个创始人非常厉害。

三、英特尔公司的传奇与危机

这家公司在1968年创业。

1970年,它们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它迅速被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整机公司所采用,所以它很快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零件生产公司,成为了硅谷的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那么这家公司的好日子持续了多久?持续了10年。从1970年到1980年,整个70年代英特尔如日中天,是硅谷的一个明星级的企业。

到了1980年,全世界产业界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美国公司来讲,突然间在亚洲地区出现了一个野蛮的敌人——日本在1970年代经济迅速崛起,然后对美国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产业构成了致命的冲击。

冲击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我同样生产一个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视机也好,收音机也好,汽车也好,电脑也好,我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性能,甚至更高性能的产品。

所以在1980年的时候,日本人通过产品的性价比优势能力、精益化管理能力,对美国公司的电子制造业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冲击。

英特尔经历了10年发展以后,它的存储器行业里面也进来了一堆的日本公司。

在一开始,日本人在存储器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百分之几,然后到百分之十几。到1985年的时候,日本统治了全球的存储器市场,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与此同时,美国所有做存储器的企业,从英特尔开始到德州电器全部陷入亏损。所以在这个行业中,日本人给美国人重要的一击,让他们尝到了战败的滋味。

到这个时候,英特尔公司的内部就发生了一些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日本人的挑战和进攻呢?

当时在公司内部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说什么?日本人发动了一场太平洋战争,所以我们在存储器市场上要发动一场“新太平洋战争”,就是跟日本人刀对刀、枪对枪地,正面地干一场。

所以当年英特尔内部有人说,我们应该在美国建一家巨型工厂,然后通过巨大的产能和边际效应,正面地跟日本存储器进行抗争。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