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1 / 2)

【中国的经济制度】他是第一个指出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的经济学家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今天讲张五常和他的《中国的经济制度》。

一、“我”与张五常的交往趣事

在现世的华人经济学家中,我特别钦佩也比较熟悉的就是张五常先生了。

2007年写完《激荡三十年》的时候,我当时在想:我应该请哪个学者来帮我题写《激荡三十年》的书名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先生。

所以有一年他到杭州来,我就提了这个要求,我说:“我刚刚完成了一本书,1978年到2008年的中国企业史,我有没有荣幸请您帮我题写一个书名?”

张先生喝了点酒就特别高兴,说:“晓波,这个事我现在就答应你。”

于是我马上让人去买宣纸、毛笔和墨,然后约在杭州的一个茶楼里面写那个字。

我到今天还记得那个场景,他连续写了30多张纸,然后中间选了5个他觉得特别喜欢的字,圈出来。所以如果你的书桌里碰巧有一本我的《激荡三十年》,那个书名就是当年张先生帮我写的。

有一年张五常70多岁,在杭州过生日,然后我们几个人就围着他聊天,聊到晚上11点多,快12点的时候,他仍然兴趣非常高昂,跟我们海阔天空地聊。

我当时看着他,我就在想:我觉得他就是我人生的偶像。如果到70多岁的时候,仍然有一些30多岁、40多岁的年轻人围着你,能够跟你聊天聊到午夜12点,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你的脑力仍然能够跟年轻人接触,你没有让它老去,仍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

第二,到晚上12点的时候,你的精神一点都不比旁边的年轻人差,甚至更好,更加意气昂扬,说明你的体力也挺好的。

所以一个人脑力好不好、体力好不好,就看他能够跟哪一代人在一起持续地聊天,能够持续地进行思想的交流。

二、张五常:芝加哥大学下一个诺奖得主?

张先生1935年出生,他大学毕业以后到洛杉矶加州大学去读书,他的博士论文叫《佃农理论》,研究的是1940年代到50年代台湾的土地改革。

亚洲地区的合约改革,特别是面对土地问题这么敏感的资本市场产品的长期制度,跟欧洲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区别。

所以他的博士论文发表以后,当时在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合约经济学理论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

一直到今天,张先生当年发表的这篇论文,仍然是全球的经济学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5篇论文之一。所以他就成为了合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奠基人。

张五常博士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在整个西方的经济理论界小有名气,所以他博士一毕业以后就拿到了一个offer,是谁给他的呢?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给他发的offer,说“欢迎你来我们这当老师”。

芝大在二战以后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镇。1960年代,张五常去芝大经济系当教授的时候,他跟我讲:“我有很多同事,这些同事中有8个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二战以后获奖最多的一个学派,他们叫芝加哥学派。”

张五常去的时候就天天跟这些人——跟斯蒂格勒、科斯、弗里德曼待在一起,成为了他们这一伙经济学家中唯一的黄种人。大家都认为这个小伙子未来肯定是芝大下一个诺奖得主。

在这些经济学家中,有一个是企业契约理论的奠基人,他叫罗纳德·科斯。

张五常跟我讲了很有趣的一个事,他说:“我去芝大当教授,我第一个拜访的学者就是科斯,因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企业的性质》,专门研究企业理论,他是全世界这方面的no1和最重要的奠基人。”

然后他说:“我到科斯的办公室,里面都是书,然后科斯埋头在那写东西。”

张五常进去说:“我读你的关于社会合约制度理论的这个论文,我已经读了三年了。我觉得你这方面的造诣非常深。”

然后科斯就问他一个问题,他说:“你觉得我那篇文章到底写了哪些东西?”

张五常说:“你那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合约的局限条件。”

就这么一句话,科斯突然间抬起头来,然后站起来说:“你是第一个真正理解了我那篇文章精髓的人,中午你有没有请人吃饭,我请你吃个饭好不好?”

你看,天才与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所以张五常后来跟科斯成了莫逆之交,亦师亦友的一个关系。

1991年的时候,科斯获得了那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获奖感言中,科斯有5次提到说:“我今天能获奖是因为企业契约理论,是因为合约经济学。我这个理论得到了一个华人经济学家很大的启发,那个人叫张五常。”

所以当时很多人认为说,张五常很可能是下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但是很可惜,到今天我们做这个节目的时候,张先生还没有得那个奖。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