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3章 惨烈的长平之战(2 / 2)

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

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赵孝成王说:“好。”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以威慑韩国。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

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

长平之战前的上党之战结束。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

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秦将王龁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

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

赵军连败,赵将廉颇率军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自此怯缩不战。

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畏惧秦军、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商议,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

楼昌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和议难成,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

虞卿一再劝谏,说“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郑朱到了秦国求和。

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果然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了。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怯缩不战。

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离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决定换将,当时李牧还年轻,尚未出头。

名将乐毅弃燕投奔赵国不久,被封于观津,其心未附。

赵王则将秦国的离间计信以为真,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于是赵括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立刻接替廉颇为主将。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

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暗地里用名将白起换下了王龁,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却无法攻破秦军的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赵括发现已经中计被围,被迫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检查情况,没想到人家是真的很穷,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

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于是,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且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

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

于是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及赵上党民众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长平之战以秦国获胜而告终。

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

此战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