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5章 车神赵光义!(1 / 2)

心中估算着,这事儿怕是难成。

北宋建国之初,五代十国的北汉势力依旧还在,并且勾结辽国与宋军作战。

赵匡胤就曾经和北汉在石岭关打过一仗。

只是当时宋军感染了瘟疫,北汉又有辽人相助,所以没有打下来。

“八月,我便已经发兵攻打北汉,若是今夜我真的死了,大军一定会停滞进攻,其实,现在才是打仗的好时机,现在的北汉已经衰弱无比,辽军也有内乱,局势对我们相当有利。”

“可若是我大宋有了国丧,再让他们拖上个三四年,他们休养生息之后,就赵光义,他要是能够打胜仗,那就只能说全靠满朝文武撑着。”

萧然点点头:“确实如此,在北伐初期,赵光义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他之后又下令围攻燕京,于是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上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就此北伐失败。”

赵匡胤的脸顿时黑的不行:“真他娘的是个废物。”

“他会打仗吗?他就去添乱。”

“皇帝亲临战场,为了增强士气,也是在中军压阵,可他倒好,自己上去冲杀,战士们杀敌时还得顾忌着他,畏手畏脚的不说,敌军见着他,反倒也会更加勇猛,拿下他那颗金贵的头,回去后就是可以加官进爵的战利品。”

赵匡胤甚至想亲自去问问赵光义的脑子是怎么想的,难道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将军比他善战?

“中了一箭,最后丢盔卸甲的骑着驴车逃回去,身为皇帝的颜面被他给丢了个一干二净,怕是要成为人家好些年的笑料和谈资。”

“这中间赵光义想要冲一把的心理状态,我大概也能想到了,当时宋朝拿了吴越国的钱,在第四年去把北汉打下来了。打北汉的这一仗势如破竹,十分容易,而赵光义并不懂军事,便会觉得北伐十分简单。”

“再加上他有些来位不正,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便选择了御驾亲征,不听劝的指挥着军队疲劳作战,跑去打燕云十六州。说到这儿,我倒是想到了大明的朱棣,他也是觉得自己来位不正,就出去打仗,但是人家是真的有实力有能力,打下来了一片天地。”

“大明?”赵匡胤回忆了一下,自己之前只有汉唐,他也没有听过叫做大明的小国。

萧然补充解释了一句:“唐宋元明清,大明是大宋之后的第二个朝代了。”

“不过说起来,赵光义在那个时候会选择御驾亲征,也是因为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他完全不了解辽军骑兵对于宋军的优劣,也不顾宋朝将士的疲惫,妄想通过速战举拿回燕云十六州。”

“最后围城二十日,又让精疲力尽的宋军追辽军,结果被辽军包了饺子。”

“这一役,宋军死伤的人数超过了万人,损失战车、兵器、粮食不可计数。从此以后,宋朝的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把燕云十六州要回来。”

说到这里,萧然自己都有些唏嘘,要是今年赵匡胤没死的话,正在北伐的大军也不会因为国丧而不得不停战,一鼓作气下去,说不定今年就能北伐成功。

“反正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光义自己负伤驾着驴车逃回,还被敌人起了个驴车天子的外号。这个腿伤跟了他辈子,也让他痛了一辈子。”

只是有些话,萧然也懒得多说,其实赵光义怎么上位的,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背后就算是真的有阴谋,其实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古往今来,多少政治家上台靠的不是阴谋?

但是赵光义的心态并不好,他实在是太着急了,他甚至不等准备好假圣旨。

当然,当时赵匡胤走得突然,赵光义也没有时间准备,毕竟赵匡胤的儿子是能立马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的。

这也就算了,之后他就算是铲除异己,也没有掌握好这个度,点到为止。乱杀功臣不说还把自己的弟弟和侄子逼死了。

看着赵匡胤的表情,萧然实在是不忍心给他沉重的打击。

“不过倒也还好,他不是大宋皇帝里面最丢人的那个。”萧然看着赵匡胤这悲愤的模样,出言安慰道。

只是,赵匡胤一听这话,顿时更加沉默了。

“你这意思是说,后面还有更不争气的子孙?”

“谁家都难免出几个败家子,这个是正常的,看开一点就好了。”

赵匡胤深吸了口,先让自己的注意力落在赵光义的事情上,他目前还管不了子孙后代的事儿。

不过这肯定不是赵光义做的所有事情,赵匡胤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等到后面应该还有别的事儿发生吧。”

太清阁上,两人就此长谈。

萧然点点头:“在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越南,也就是你们所说的交趾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

“当时的赵光义心想,这哥们说的有道理啊,就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做出一些系列的兵马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太平兴国六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越南的计划失败。”

“从此以后,交趾也就是越南,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宋匡胤现在整个人都要麻了:“也就是说,他劳民伤财的打杖,最后反倒是坏了事儿。”

“他确实是个勤奋的伪军事家,在雍熙三年,也就是986年的时候,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

“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

“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

“之后,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其厌战,与宋廷议和。赵光义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