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46 章 唐宋元明清(一)(1 / 2)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太有名了,小酒也知道:“宋太.祖赵匡义!”

白白:“赵匡胤,胤(yìn),你看宫斗剧吗?是四郎胤禛的胤!”

四郎胤禛:“……”这还有我名字的事?

宫斗……他懂,宫斗剧?

光头阿哥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后宫有多精彩。

小酒记忆混乱:“我怎么记得叫赵光义?”

白白:“那是赵匡胤他弟弟,另一个野史故事,烛影斧声的男主角。”

天幕之下,北宋的赵光义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怎么还给我改名字了呢?

白白接着道:“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接过哥哥的权利棒,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赵炅。至于为什么诗词兄死弟及,史官讳莫如深,所以这场未留存于正史的‘感天动地兄弟情’,一直为后世争议。”

小酒恍然:“原来是这样。等一下你给我捋一捋,赵匡胤,赵光义,对吧?”

“对。”

“对什么对?!”还是殿前都虞候的赵光义勃然大怒:“仙人误我!啊这……”他突然觉得身边凉飕飕。

他老哥,大宋开国皇帝,面如寒冰,眼神如刀,阴测测地打量着他。

“兄长,兄长,我真的冤枉啊!”赵光义麻爪。

西湖美景三月天,六月下雪窦娥冤。就问,谁有我冤?

大唐。

还没掰扯清楚未来皇帝花落谁家,利用权势在天意与人力之间平衡的李渊:“怎么就宋了?”

“不再讲讲我唐朝?不再多讲点故事吗?”他怅然若失,他还渴望从小故事中抠出细节呢。

自从老二秦王班师回朝之后,朝堂局势从汹涌的暗流像被阳光曝晒到沸腾,咕噜咕噜漫到了明面上,漫到了长安城的每个大街小巷,让满朝文武避无可避。既然都到明面上了,李渊就叫来儿子们到跟前。

“关于这个赵宋王朝……毗沙门,你怎么看?”李渊点名。

已经长大成人好久的李建成,陡然听见父亲唤自己小名,也从记忆力牵扯出小时候的温馨画面,有些动容。

“久经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反正亡国的又不是我的子孙,既然如此,他就大胆开麦,“我觉得唐末战乱,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想来也逃不过皇帝的无能。”

“照仙人说玄宗朝有曾孙那几代的算法,算到节度使叛乱也不过两三百来年?国君就把握不住朝堂,天下大乱,势力割据,群雄四起,像父亲您一样,能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君,凡间神人,罕见能有几人。”

像隋朝开国皇帝那样能顺理成章摘北周桃子篡位的开国皇帝才是罕见,哪个开国君主不是又穷又能打?

李渊笑道:“是因为我有你们这些好儿子,自打你们小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孩子不是一般人,就连玄霸也……”他的三子李玄霸,大德,十六岁的年轻小将就遗

落在隋朝的年间了,若是能活到这个时候,不知让他头疼的孩子会不会又多一个。

李渊叹气:“但姓赵的皇帝,在我大唐后能建立王朝的开国皇帝,也逃不过皇权争斗,他们也走到兄弟相残的地步……”他这些日子深思熟虑,辗转反侧,最终透了口风,看着太子。

他对两位优秀的儿子苦口婆心:“我儿都是人中龙凤,身为父亲,朕不愿见到百年之后,你们兄弟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建成的脸随即冷下来。

呵,说到底还不是要我给你的好儿子让位。您和秦王四处征战,浪得不着家,秦王攻略四方得民心,是谁监国保障后勤无忧,却只是被说稳重,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难堪大任。

处在高压环境下,太子不疯谁疯?心里不知何时已经有了埋怨父亲的念头,李建成冷冷道:“您不如也问下二弟怎么看?”

李世民:“……”我能怎么看,我用眼睛看。

事已至此,仙人搅完浑水就溜达到那什么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此时他一举一动都容易被过度解读,难以表态,谨慎斟酌后铿锵道:“无论今后我做武将,或是文臣,抑或担任任何职责,誓死守护大唐!”

李渊烘托起气氛,来了场父子谈心局,所以……

李建成:“父亲,您怎么看?”

李世民:“爹?”

压力给到李渊这边。

——

白白:“你觉得杯酒释兵权是什么故事?”

小酒毫不犹豫:“一听这个词,印象中就是皇帝成功打下江山之后,怕一起打江山的老将们功高震主,所以采用了一个柔和的手法卸了他们的兵权。”

“谁的兵权?”

“将军啊!”

“什么样的将军?”

“就是……宋朝的将军都叫什么官职我不太清楚,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吧,哦,像安禄山这样的节度使,手下有藩镇有军队,宋朝重文抑武,肯定就是把唐末当成反面教材啊,不过用力过猛,后来就完全走极端了,对吧?”她还是对宋朝兵力有基本的了解的。

白白解释:“是的,唐灭亡原因主要是藩镇割据,中央兵力掌控不住局面,加上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内忧外患。但是开国之初,赵匡胤还没派驻地方节度使呢,一般来说随着他打天下的将军,都是宋朝最精锐的部队,即宋朝禁军力量。”

“禁军?”这是小酒没想到,“我以为禁军是拱卫皇城的。”

白白:“这要从唐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赵匡胤起家已经挺晚的了,他本是唐朝军人家庭出身,为实现抱负离家出走一路辗转后晋、后汉、后周,所以赵匡胤不仅吸收了唐朝的教训,也见识学习了许许多多在五代盛极而衰的豪强的经验。五代各家强藩上演‘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热闹,他们本身就是超强藩镇起家,那他们的拥有的中央政权力量可不就崛起,武力碾压其他藩镇。”

“我们先说一下历史背景,前情

提要,其实自从五代,所有皇帝都把唐末当成反面教材,加强中央兵力,所以当时禁军成为全国最能打势力。()”

加强皇权措施,其中就有收藩镇、削藩。但想也知道削藩可不是那么好削的,前有唐德宗执意削藩,却引发奉天之难;后有后唐皇帝李从厚削藩移镇,直接逼反弟弟潞王李从珂。李从珂可太委屈了,虽然他是养子,但他们切切实实做过好多年的兄弟啊!真是独特的皇家兄弟情。?()_[(()”

“当时皇帝派出去的就是禁军指挥使,带着浩浩荡荡的禁军围住小军镇凤翔,李从珂一看敌我兵力,完了,芭比球了,完全打不过,被围困时在凤翔城头痛哭,脱了衣服露出随父亲打天下的伤疤,演技大爆发卖惨,直接哭反几万人。”

——

赵匡胤听着解说:“几万人?不至于不至于。”

就是场面大了点,他听闻的传言也已经过了几度夸大,颇为夸张化:“据说是城上城下所有人泪洒现场,城上的将士跟着哭,城外的将士也纷纷落泪。张虔钊挥剑逼士兵攻城,有骑兵掉转马头,挥刀去攻击张虔钊,吓得张虔钊勒转马头就跑。”

宋朝老将们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纷纷表示听过传闻,形容得十分有画面感,“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才精明呢,直接投了李从珂,还当面讲价硬要李从珂白纸黑字草书‘杨思权为邠宁节度使’几个字。”

赵匡胤虽未亲眼见到,但还真是对当时的战报耳熟能详:“李从厚就是个纨绔子,不,疯子。”

那种一言不合砍大臣的皇帝是他顶顶看不上的。

赵光义点评:“李从厚身无寸功,却做了皇帝,李从珂军功卓著,说的在理,十几岁就跟随其父战斗不下百次,出生入死,满身创伤,安于一隅仍被李从厚猜忌,受到诛伐,一心要置于死地,真是寒了人心。”

这李从厚就是个离谱的,眼高于顶,又总猜疑所有人都在背后嘲讽他,自负又自卑,仗着老爹的宠爱在国都洛阳横行霸道,称帝后三尺刑台更是时时染血。

赵匡胤不知道“被害妄想症”这个词,但当时年轻的小兵都不禁与潞王李从珂共情了,搁谁谁不寒心。

——

白白:“你以为到这里就是削藩的结束吗?不,这才是开始!”

“李从珂登基后也削藩,无限套娃。削藩第一刀就刀姐夫,永宁公主的驸马石敬瑭。李从珂怕石敬瑭在河东富庶且兵强马壮,根深基固,下令他调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在河东地区经营多年,戍卫边疆,他当时选了这儿就是准备干到死,直接养老的,现在养老圣地要被挪了,由此引发逼反,石敬瑭成为后晋开国皇帝。”

“这些削藩翻车事件可都是赵匡胤亲眼所见,在他建功立业的勃勃野心里刻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每个地方势力在地方当土皇帝时都不想被削,但一上位当皇帝就磨刀霍霍,要拿藩镇开刀,一点儿也没有同理心。搞笑的是,石敬瑭嘴皮子一碰割据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但幽州那块地方是他妹夫,兴平公主驸马赵延寿的封地!赵延寿人在

() 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估计也是一脸懵逼:我招谁惹谁了?”

小酒:“石敬瑭,因为自己淋过雨,也要把别人的伞撕破。”

白白:“当时五代国家之间打架,请契丹做外援可太正常不过了,契丹就是个墙头草,给钱就做打手,他们给契丹送钱送地的时候也就想着等老子缓过这口气,整顿兵马再抢回来。结果石敬瑭嘎了,他儿子没打过人家,武德充沛的后唐后晋可能也没想过,直到宋辽也未能收复失地。”

“在后晋后周成长起来的赵匡胤,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成为他永远无法触及的白月光。”

小酒:“唉……怂怂宋。”

北宋建隆年间,赵匡胤拧紧眉头,看身边亲信武将:“我大宋竟然一直未收复幽云之地!收不回来?!”

“那是我们中原故土!”

幽云之地,对于大宋除了情怀,更重要的是其战略意义。

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但还未离京的名将慕容延钊对着舆图道:“十六州的范围大致以太行山为界山前山后互为依托,天然形成最佳抵御屏障,契丹趁中原大乱占据幽云,我大宋赤裸裸暴露于前线,失了天险。”

燕云如此重要,听得赵光义眼神狂闪:“哥哥,我愿为先遣士卒北伐收复燕云!”

赵匡胤:“还没和你算账呢,宋太宗?呵,看见你就心烦。”

赵光义没底气地哀嚎:“哥!你相信我吧哥!看见我心烦,就放我去打仗呗!”

赵匡胤看着怂成一团的弟弟,也无法想想他能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兄弟同心,一同上阵,虽然二弟多在幕后作为幕僚,但也能打仗,领军过……

赵匡胤:“现在大宋初立,以后有机会,总要与契丹做过一场……”他口风松了一些。

赵光义的眼睛“唰”地锃亮,犹如灯泡:虽然不知道我到底怎么成宋太宗的,我错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反正我错了,不知道未来会犯事,我已经未雨绸缪决定还是立功赎罪预防为妙。

随即,赵光义只听仙人道:“宋太宗赵光义二十万人北伐,以惨败告终,之后辽宋你征我伐几十年,因为宋军改制,政治重心偏移,宋朝文化经济空前繁荣,但对外战争这块实在拿不出手,到了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遭遇辽兵长途奔袭,无奈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上供岁币,正式承认了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主权。”

小酒听得恨恨:“前辈们都是打得敌人嗷嗷叫,到宋朝怎么就这么画风清奇呢?秦汉唐宋要是聚会,行酒令就该是‘谁是卧底’。”

赵光义:“!!!”等下!

赵光义和儿子的战绩被公开处刑,他感受到亲哥的死亡凝视重现。

赵匡胤也没想到:“你想北伐?”

赵光义:“……”

“我就是个弟弟!哥,我错了,我、我活该被罚。”

石守信、王审琦等一众老将,看着怂怂的这位“弟弟”,也是无语。

在被

削之前先看了一场天家闹剧,几个将军心里突然就没那么忐忑了。

哈喽?杯酒释兵权的主角不应该是我们几个家伙吗?

——

白白介绍完五代,拉回正题:“唐代的节度使军权在握,削藩旨在于将节度使的军权剥离,只留民事政权于地方政府。但经过五代,尤其是经历了周世宗柴荣的禁军改革之后,宋代禁军兵力是非常强的,那要削的自然就是在位资深且有影响力的禁军高级将领了,对,就是开国皇帝最能打的那批手下。宋太.祖的操作就是把禁军将领罢为地方节度使。”

“赵匡胤本身就是以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之位黄袍加身的,他也担心啊,但是卸磨杀驴,是不是传出去也太难听了?宰相赵普提议他收回军权,多次进言,赵匡胤很是纠结,想到他和老伙计们可是歃血为盟的‘义社十兄弟’,最后下结论: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我的,无需担忧。”

“宰相赵普也无奈了,心真大啊我滴陛下!于是他换了一个说法:衷心的将领不会造反,但是臣看他们没有什么御下之能,怕他们手下造反啊!”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