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16.第116章 求订阅。(1 / 2)

第116章

宏武三十一年, 国丧之下,新君继位。正式的登基大典在元月十六日举行。

对于一位帝王而言,没有正式登基, 没有召告天下当然不算正式的天子。

也便是在这等时候,京都的气氛如何, 在正式大典前自然是哀哀之音。

长乐宫。

慈乐太皇太后的病情似乎暂时好转许多。有这等时候, 贾祤觉得可以稍稍的安心一些。然后她就得着一个消息。

宫廷之外, 对于娘家贾祤一直挺相信。这些年里贾祤在娘家一系得着的帮衬最多。

至于说拖后腿?这真没有。

“人心思变,也对,泼天的富贵让人红眼。”贾祤这些日子想通太多的事情。

这会儿要问她什么样的情绪和,贾祤的态度自然是已经挺平静了。

在贾祤的眼里没谁是缺一不可。缺谁,世界照样日升日落, 还一样的继续下去。

“女史, 传了我的话。”贾祤跟身边的女史吩咐一番话。让女史替她去一趟随国侯府。

司徒女史应下话,尔后告退。

对于宫外的事情有所交代后, 贾祤更加的沉默下来。

对于娘家, 贾祤当然信任。当然也不是无条件的全部信任。宫外的一些消息她也盯着。

贾大舅去了随国侯府, 说什么替贾太后的生母求一个名份。表一表生母的功劳。

这是替贾祤的生母贾小娘请功吗?是替贾太后张目吗?

在贾祤眼中是贾大舅一家子还在想折腾。如今是什么时候, 是先帝驾崩之时。

在这等时候,贾祤瞧着贾大舅的做法挺不爽利。

她的亲儿子李烨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之后, 也是行父之法,三年不变。以静镇国。

这等时候随国侯府, 这一个新君的母族闹什么事情, 再小的事情都可能引来无数的眼光。当然是低调更多, 虽然真的低调不起来。

早在贾祤进宫之后,贾大舅一家子的命运就已经更改。

贾氏一门给的够多了,贾谊、贾定这等血脉上的表兄弟当初有做官, 那就是随国侯府的荫庇。

这些事情贾祤全知道,她也默许。

给了贾大舅的两个儿子前程时,贾祤这一世的生母贾小娘就已经记上贾氏一门的族谱。当然不再是婢妾,而是良妾。

至于其它的,贾大舅想替贾小娘奢求什么?

贾祤都懒得再理会。

因为贾谊如今官做得不错,至少不出差子。

贾定就不成,贾定一屁股的屎就是随国侯府擦干净的。贾祤也知道,贾定出事情,贾定回家自己的米,贾祤还觉得这般更好。

如今呢,贾大舅再是跳出来。这让贾祤很不高兴。

说白了,贾祤跟贾大舅一家子的感情算不得多深厚。她觉得自己给的够多,对方应该满足。

结果就是对方不满足。这让贾祤不太高兴。

京都内城,随国侯府。

司徒女史来趟,替贾太后看望了隆安郡主。因为隆安郡主又病了。这是女史来的借口。

当然离开时,女史也给随国侯夫人留了口信。这是太后的口信,没有什么正式懿旨。

皇太后的话,不是什么话都对世人公开而言。更多的还是对娘家人的一点示意。

待司徒女史离开后,随国侯夫人曹氏心头就有数。

于是当天国舅贾弘祐回府后,夫人曹氏说了皇太后的示意。

“太后娘娘也不高兴贾谊他老子和他兄弟。太正常了,他家过于贪婪。”贾弘祐能理解。因为他也不高兴。

如果不是顾念宫廷里的太后娘娘,贾弘祐想收拾一番多简单的事情。就一句话的吩咐。

可顾念到太后娘娘的意思,贾弘祐才没有一些过激的举动。贾弘祐只是给宫廷里递话,把贾定的一些黑料也递上去。一切如何抉择当然是听了宫廷里的太后娘娘吩咐。

“如今便是好办了。”曹氏也同意夫君的意思。

“是啊,且由着贾谊去料理他家的破事。本侯也省心一回。”贾弘祐嘴里这般说。

其时在心里,贾弘祐都有手狠一点,一劳永逸的法子。想一想,还是不必给人把柄。

京都内城,贾宅。

贾谊也回家了,他回家一趟先给父母问安。

只不过贾谊归来时的脸色不太好看。对于贾谊而言,他知道自己根底低。这些年里做事都是用心至极。

哪怕背后有靠山,可这靠山真的就是向着他家吗?

贾谊觉得打一个问号。

“二弟呢?”贾谊与父母问安后,他问了兄弟。

来给父母请安时,贾谊已经差人去请二弟。结果小厮来回话了,二爷不在家里。

贾谊就跟父母问一问。

贾大舅回道:“你二弟最近在外面忙碌,也想着家里有一些存银,好歹也置办一点家业。”

贾谊这些年里做官,那明面收入不算样。可灰色收入有一份。

家里吃喝嚼用也省一省,好歹也省出来一些。

见着如今的光景,贾大舅当然也想把银子拿来置了家业。

贾谊的眉头皱起来,他道:“家中置业,如此大事。爹,您如何不与儿商议一下。”

贾谊是家中长子,真论起来贾大舅说是当家人。其时当家人是贾谊。因为贾谊是贾家唯一做官的。

贾谊做官,他的话语权就最大最重。

贾大舅听长子这一说,他忙回道:“你二弟讲了,先寻一寻,寻着好的再跟你讲一讲。”

“老大,如今你在家,这事情你做主也一样。晚一点说,也是怕耽搁着你的差事。你在外头忙碌,这一点小活让你弟弟跑一跑就好。省得他一家在家也不干一点正紧事情。”

贾大舅这一翻话就说明了,他如今的态度。这事情在贾大舅的眼中真就不叫事情。

贾谊的眉头一挑,他已经听出来的一些东西。

他就想,好端端的随国侯府如何就递了话来。太后娘娘如何觉得他们这一家子不安分守己,心贪了。

要说贾家的根在哪?

贾谊眼中,当然是太后娘娘的庇护。哪怕太后娘娘什么不给,可太后娘娘跟贾家的亲缘在,这就是有泼天的富贵。

不是因着太后娘娘,他贾谊的官如何来的。

真当谁都能做官。凭他一个家生子的奴才吗?

世道不缺人才,谁给机会这就重要。

贾谊看得懂。

他能出头,太后娘娘不说话,不吩咐。随国侯府一样给了机会。赏拔了恩典。

这些恩,他记,这些年记在心里。能做的不多,就不给宫里的太后娘娘丢脸。

可显然他这般想,家里的亲爹亲娘和弟弟不这般想。

“去,赶紧请你们二爷回来。”贾谊跟小厮跟吩咐一声。让人去请二弟。

贾谊跟前的小厮应诺,然后去寻人。

贾大舅瞧着儿子的举动,他也有一点不安起来。好歹是多年父子,贾大舅也瞧出来一些不对劲。

“老大,可是老二惹了麻烦?”贾大舅问道。

贾谊瞧着神色不安的父母,贾谊叹息一声。然后挥挥手,打发走侍候爹娘的丫鬟。

待屋里没外人,贾谊也没有瞒着。他就想吓唬一下爹娘。也省得爹娘总掺合一些事情。

“宫里递了消息,随国侯府告知了儿子。太后娘娘不高兴。”贾谊讲了此话。

这话一出来,屋中的贾大舅夫妻被吓住。

“太后娘娘不中意家里哪一处?可是我去随国侯府替你姑母求话,这事情惹了人讨厌?”贾大舅就想着这一桩事情。

贾谊也不废话,他讲了自己的看法。

“爹,娘。太后娘娘在九天之上,我家的一点小心思,太后娘娘岂能不知道。关于姑母,爹娘,说句不中听的。太后娘娘打一落地就养在郡主娘娘跟前。太后娘娘最亲近的还是嫡亲祖母。”贾谊看着坐立不安的爹娘。

贾谊又道:“二弟惹了不少麻烦,往前我是知道一些,还有一些亦不知道。随国侯差人把一些事情底子递了我,我方才知道二弟在外面的胆大。”

贾谊不会替弟弟兜底。贾定的一些胆大包天之事也是一一讲一回。

“老二,老二不会这般坏。”贾大舅听过大儿子讲的那些事情,贾大舅都不敢相信。

宏武三十一年,元月十六日,新君登基大典举行之日。

新的年号颁布天下,曰:永泰。

新君继位,更新尹始。永寿帝宣布替先帝守孝三年。以全孝道。

至于朝堂之上,永泰帝当然是维持先帝治政,并没有大的格局变动。

在朝臣勋贵眼中,这一切当然是理所应当。因为新君太年少,今年新君年十一。

等着新君守孝结束后,新君年十四,在世人眼中也是成丁之年。到时候再掌大权,世人也觉得理所应当。

如今嘛,半大小子年岁的新君,那当然是垂拱而治的好。

虽然朝臣们不会这般说,但是朝臣们会这般做。至少重臣之中,宰辅要位的几位重臣那是一心一意盼着新君做贤君。

何为贤,臣子眼中的贤,就是垂拱而治。

天下还是由着臣子们来当贤臣的好。贤君贤臣,天下清明的典范。

君权臣权,这自然是东风压一分,西风矮一头。西风压一分,东风矮一截。

没可能君权臣权真的不计较长短。权柄这东西,从来就是在那儿,就那么的多。

谁吃多一口,谁吃少一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昭阳宫,如今昭阳宫的女主人是姚皇后。

贾祤这一位皇太后住进了重新修膳一番的仁寿宫。

当初这地方被做了祭祀用,如今又修缮一般后,让贾祤这一位母后皇太后住进来。

要论贾祤的心意,她是不太想的。太张扬了。

想一想两宫太皇太后,这可是从来没住进这儿一天。

儿媳能光明正大的住了仁寿宫。两宫太皇太后却是住了长寿宫、长乐宫。

这总归好说好不听。

可皇帝皇后的孝心,贾祤又不好拒绝了。最后还是慈寿太皇太后出面劝了话,当然慈寿太皇太后一直如今的和蔼和亲,待天子总是顺其心意。

有慈寿太皇太后出面,这一位讲了和气话。贾祤这一位皇太后才是勉为其难的住仁寿宫。

当然要论心情如何,贾祤还是挺满意。住进仁寿宫的皇太后,这才名符其实嘛。

李烨这一位永泰帝登基,他如今做的事情不多。

朝堂上一切如常,皇帝更像带着耳朵的橡皮章子。至少李烨这一位新君是如此的做法。

宫廷内苑里,先帝的嫔妃们有儿女的,自然还在宫廷里荣养。无儿女的一一送去皇家庙里吃斋念佛,替先帝祈福。

至于说有儿女的跟着儿女享清福。这些嫔妃们的寿数不够。至少在新君眼中,那没到出宫享清福的年岁。

这一日,李烨来给生母请安。

贾祤见着长子,她的目光里全是担忧。这些日子守孝,李烨亲减太多。人瘦了,虽然眼眸子里的光彩挺精神。可人瘦得太多,瞧着就是不妥当。

“天子最近清减太多,还当请太医开了药膳方子好好调养。”贾祤劝了话。当然不止说说,贾祤已经准备吩咐太医照此办理。同时跟姚皇后这一个儿媳也叮嘱了,这事情皇后得盯紧。

“母后,您跟皇后一样的心思。儿子无恙。”在亲娘跟前,李烨也感觉到关心。

这等关心不止表面,亲娘在意儿子这等情感。李烨一一能体会。

这会儿李烨摆摆手,示意殿中诸人退下。

贾祤瞧着这态度,她知道长子有话要讲,而且还是要紧的事情。

等着宫人们退下事,李烨方才说道:“出了一事,儿子想知道母后您的态度如何。这事情有转寰的余地。只是……”

李烨有一份的迟疑。

贾祤听罢,她道:“娘儿俩跟前,哪用得着吞吞吐吐。”

李烨也不是隐瞒什么,他只是怕亲娘左右为难。

李烨讲了最新一桩京都案子。涉案人员里,一边是禁卫军的遗孤,一边是贾太后的亲娘舅家的表弟贾定。

贾祤听完事情原尾,她的眼神冷了下来。

贾定当初捅篓子,那是随国侯府收拾的烂摊子。贾祤本来以为那就到此为止。

前面她还跟随国侯府递了口信,让贾谊回家料理好。

不曾想,这贾定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禁卫遗孤有家产,贾定就是想夺产的一员。或者说他可能不清楚里面的弯弯绕绕。

又或者说有心人在里面做了一点什么。

但是事情闹出来,贾定是明火执仗的惹出人命来。

“禁军乃是先帝留给天子的家业。禁军安,天子安,社稷稳。此乃先帝之言。天子不可负禁军。”贾祤讲了此话。

对于兵权的重要,武夫的观瞻如何,这挺要紧。至少贾祤不会小点这一件事情。

贾祤这时候就怀疑的很,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想干点什么。

这是想坏了皇家的根基吗?

天子如果失了禁军的军心,那天子之位,那皇权还稳吗?

怨不得贾祤这般想,因为军心一失,很多事情就是悬的很。

或许只是一点小事,可这动大树从来就是一点一点被啃了根。

大树倒了,这一片土地还会长了新的大树。

新依旧在,最不是原来的那一颗。

贾祤这般想后,她的神色凝重起来。她道:“天子,我的意思很简单。这事情不能继续下去。禁军的人心重要。”

“可母后的名誉也重要。”李烨在意亲娘。

“我的亲娘舅家又如何,就是有人攀附了我的名声又如何。”贾祤说的肯定,她道:“这一世都不及天子在禁军中的人心安稳重要。”

“天子,你顾念我,我们娘儿们之间,我也当顾念了你才是。”贾祤这时候有了决断的。

贾祤给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天子真顾念亲娘的名声。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