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九章:平定南中(2 / 2)

如果从成都往这里派驻官员,当地人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父死子伤,心中难免留有仇恨,容易遭到蛮夷的报复,因此就得留下军队保护这些官员的安全。

而留下军队就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南中地区历来贫瘠,没有足够的粮食为守军提供给养,就要从成都往这里运粮,无形中增加了维护的成本。

因此刘禅最终决定,不在南中留一兵一卒,官员也全部由南中本地人来担任。

他命建宁人李恢为建宁太守,并加官为安汉将军,封汉兴亭候。

继续担任庲降都督,总督南中,“庲降”是招徕,降服的意思,庲降都督的主要职责就是出师表中所提及的“南抚夷越”

也将治所从原来的毕节,迁至味县,味县位置居于南中版图的中心地带,地理条件更好一点。

除了任命阆中人马忠为牂牁太守,越巂郡安汉人龚禄为越巂太守之外。

保卫永昌有功的吕凯被任命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候。

任命王抗继续为永昌太守,封都亭侯。

封广汉人王士为兴古郡太守。

封赏了官员之后,是时候解决那些投降过来的蛮兵了。

刘禅与马良商议完之后,决定采用釜底抽薪之策。

蛮夷人长期生活在山区,身形矫健而又好勇斗狠,擅长野战,虽身披铁甲仍能翻山越岭。

如果把这样一支军队留在南中,迟早是个隐患。

刘禅一箭双雕,把其中的强壮剽悍的青羌人,挑选出来调往成都,可以组成一只超强的精锐部队。

剩下的羸弱士卒如果就地解散,也会给当地留下不安定的因子,于是马良建议把这些羸弱配给当地豪强作为部曲。

这些豪强当然不愿意,养部曲是要花钱的,于是刘禅出了一项政策,凡是招这些蛮夷人作部曲的,可以授官,招得多的,官位还可以世袭。

花钱养私家军队,还能得到朝廷的官位,豪强们也就乐意了。

久而久之,这些豪强就成了蜀汉的地方官,自己花钱养军队维护地方治安,蜀汉省了钱,也维护了当地的稳定。

此外,刘禅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南人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提高了南中的农业生产力。

刘禅还派人专门修建水利设施,在蛮夷部落中传授制盐,冶铁,种茶等技术。

从而吸引了许多原来以狩猎为生的夷人下山来种田,逐渐进人定居的农业社会。

等到这些工作全部布置完毕,公元225年十二月,刘禅率军班师回成都。

南中地区的一些人才,也被一同带回了成都,当朝为官。

其中就拜孟获为御史中丞,孟获的族弟孟琰为辅汉将军。

封鄂焕封为偏将军,南中豪强爨习为领军。

自此南中地区彻底稳定下来,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里出产的金银,耕牛战马等物品。

在之后的数次战争,尤其是北伐曹魏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之前两汉对匈奴和南越的策略,非常相似,都是先用武力征服,在软硬兼施,加以笼络。

对比孙权平山越单纯靠武力镇压的方式,刘禅的剿抚并用无疑是成功的。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