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荆州,别将我挽留!(六十一——六十二)(1 / 2)

周四晚上,安歌来电话,说外婆最近念叨你们两人好几次了,明天回来一起吃个晚饭吧。放下手机,李浩倡仔细想了想了,确实有三周多没回张居正街五号了。

周五晚饭后,李浩倡和紫琼陪着外婆外出散步。三人边走边聊,来到了荆中路。

走到“聚珍园”,外婆说进去坐坐。喝了一碗银耳莲子羹后,外婆说回家吧。三人刚出门,碰到了楚雄。看样子,楚雄正往家里走。

楚雄忙和三人打招呼。四人聊了几句,外婆说,你们哥俩聊吧,我和紫琼先回家。

老实说,楚雄气色不错,没前几次见面的疲态。

“有些日子没见了吧?”楚雄问。

“我想想……六月西宁来通知书,我们聚了一回,今天是第二次见到你。三个月没见了。”

“有这么长时间没见了?”楚雄皱着眉头回想了一会接着说,“还真有这么长时间呢!吃了吗?我们到拥军路坐坐,那里的长湖鸭做得不错。”

去拥军路的过程中,楚雄拨了个电话,说:加班是加完了,路上碰上浩倡了,一块在外面吃饭,稍微晚一点回来。孩子要是想睡,你先陪他睡下,我最迟两小时后到家。

这么多年来,李浩倡第一次见楚雄给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下班后的活动。尤其是最后那句,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妻管严”男人在向老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前一定回家!

两人聊到了南山,说得最多的,还是一九年六月到一九九零年五月,长春、李浩倡和他自己三人在荆州那些年的事。他说的有些事,李浩倡都有点模糊了。

酒喝得也不多。到最后吃完,楚雄也只是喝了两瓶啤酒。

两人走到拥军路和荆中路交叉口,准备分手回家。荆中路上已是灯火通明;街道两边大楼的霓虹灯五光十色,明灭闪烁,更是让荆中路流光溢彩。

楚雄盯着霓虹灯闪烁的“城中城”大厦看了一会,突然说:

“李浩倡,去‘城中城’给我买个包吧,最近我要出趟差!”

“你先前没出过差、没有包?”

“有包啊,今天就是要你买一个!有次我说很喜欢看外婆的一幅画,她老人家立即送给了我。现在要你给我买个包,居然哼哼唧唧。你是不是外婆的孩子,怎么她老人家的豪爽大气,一点也没遗传到你身上……”

“好好好,去买,去买!”李浩倡笑了。

原以为,楚雄要买个商务人士出差用的那样的大皮包,结果,等到买包的时候,他拉着李浩倡离开专卖柜台,去普通柜台买了个没有任何标志的普通挎包,只是容量大一点。价格也就一百多块钱。

两人走出大楼,楚雄站在人行道上,抬头仰望大楼,说:

“唉,要是南山还在这里多好!刚刚喝酒肯定会叫上他。你不喝酒,和你吃饭一点意思也没有;还是和南山一起吃饭有乐趣。”

“记得你好像不止一次地说过,和南山一起吃饭也没意思啊!说每次一起喝酒,他都怕你喝多,总是摁着你,喝得不尽兴。”

“嘿嘿嘿……”楚雄笑了,顿了顿接着说,“星期天,喊上长春和北川,到‘红姐’大排档去吃个宵夜吧。”

“那你联系他们吧!”两个人分手的时候,李浩倡说。

这么多年来,这是楚雄第一次提前几天定好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虽然换了老板,但招牌没换、招牌菜没换这么多年来一直食客盈门的夜宵门店,除了“红姐”大排档,江汉北路找不出第二家。

三人选了一张店外的台位坐下,边点菜边等北川。菜还没点完,楚雄手机响了一声,提示收到一条短信。点完菜,楚雄掏出手机一看,念道:

“队里有行动,来不了。”

其他两人一听,摇摇头笑了。这么多年,大家早习惯了。看来,今天这个行动还不是特别紧急,他还来得及给楚雄发条短信。

在楚雄读北川短信的时候,从路南来了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看起来十七、八岁的样子,每个人都穿着汗湿了的球衣,其中有几个手里拿着足球。

他们涌到“红姐”门前,选了最大的一张台位坐下来。他们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足球赛里,七嘴八舌、大声地复盘着这场球赛。

“红姐”大排档立刻喧闹起来。

“十年前,我们也是这样子吧?”楚雄说。

“吵吵闹闹的样子差不多。”长春说“不过我们那时,球没他们这么多,球衣也没他们这么整齐。有的人,比如我,根本就没一套正儿八经的足球服。”

“是啊,那时候,大家都那样。”

三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说起过去的事情。楚雄本来话多,喝点酒后更是滔滔不绝。

那时候,几乎什么事都能和踢球联系起来。逗女孩子喜欢,是因为球踢;和人打架,也是因为球踢。

有次,楚雄、长春和李浩倡三人,在球场上和人干了一架。原因是李浩倡人帅球踢得好,逗场下女孩子喜欢。对方几个哥们吃醋,处处为难他,在球场上小动作不断,最后引发冲突。

虽然那次大胜而归,但是楚雄显得并不开心。

“知道当时我为什么不开心吗?”说起往事,楚雄喝了一口啤酒问。

“为什么?”长春问。

“如果南山、北川和西宁都在家,六人一起去,估计对方看看人数就会撤退,哪里还敢动手?可他们上大学去了……”

“哈哈,觉得被抛弃了?”李浩倡问。

“也不至于是那个意思。总觉得吧,曾经热热闹闹的一帮人,一部分出去读书,一部分留在家里,弄得七零八落的,有点伤感。”楚雄说。

没想到楚雄当时有那样的想法。本来想笑话几句他多愁善感的李浩倡,硬生生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感情,不能被调侃。

“当时啊,我还有种感觉……”楚雄接着说。

“什么感觉?”长春问。

“我们三人,相依为命。哈哈哈……”可能感觉自己说得有点过头,楚雄想用一阵大笑来掩饰自己夸张的遣词造句。

长春拍了拍楚雄的肩膀,没说什么,用力点了点头。

暮色四起,大排档门前的灯亮了,路灯也亮了。

食客们围桌而坐,划拳说话,吵闹而响亮;碰杯声、开瓶声和喝完一杯啤酒后长长的哈气声,时时响起。

如果在这样的季节,大排档上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人,裸露着上身满头大汗地和同桌的朋友划拳,那更是大排档的经典场景。

看着周围的食客,看着对面的学生,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李浩倡觉得这一切多么熟悉!这些场景,和十几年前一样。那群学生,简直就是十年前的自己和楚雄他们几个。

楚雄放下酒杯,点燃一支烟,指着面前的那桌年轻人缓缓地说:

“看看,他们多幸福啊,无忧无虑。现在,看着这熟悉的场景,我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十年前的我们;那多年后,路过这条街,如果这些大排档还在,坐在大排档门前,端起一杯啤酒,我应该也会回想起此时的我们三个人吧!”

今天的楚雄感性得有点反常。他的话语里,有一丝浅浅的伤感。

在酒桌上,安慰一个伤感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他喝酒。

“嘭”的一声,李浩倡打开一瓶啤酒,一口气喝了半瓶。

“不瞎搞!一杯啤酒就倒的人,还是不要喝了!”楚雄伸手想来抢李浩倡手里的酒瓶,李浩倡稍微一转身,躲过。其实,这时候的李浩倡,有点晕晕乎乎了。

李浩倡想开第二瓶啤酒的时候,楚雄一把抓住他左手手腕。这一抓,生疼生疼,疼得李浩倡咧开嘴吸了一口凉气。

楚雄夺下他手里的酒瓶。

李浩倡那天最后的记忆,是楚雄和长春搀扶着自己,走在一医门诊大楼的大厅里。脚下光亮的水磨石反射着头顶的灯光,摇晃着,让人目眩。

九月三十号上午,李浩倡和紫琼到达深圳。他们这次来深圳,既是接受林夕子的邀请来此玩几天,也是来看看汪老。在李浩倡的心里,还有一个想法,他想在深圳寻找寻找南山,哪怕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两人下车后,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汪老住处而去。

见到汪老,李浩倡把自己和外婆带给他的礼物,交给了老人家。老人家笑着收下礼物,转身给外婆打了个电话,聊了一会,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中午吃饭,李浩倡和汪老聊起了南山。他问汪老,有没有见到过南山。

“我听说有人在深圳看见过他,但是我从没见到过他,他也没来找过我……”汪老说话的时候,端着碗,没有抬头。

一个快八十岁的长辈,在一个晚辈面前撒谎,这让汪老很不自在。南山觉得自己现在活得艰苦而狼狈,不想让自己的同学见到,他也能理解,所以只好替他撒谎。

“那他会在哪里呢?”李浩倡又像是在询问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句。

“过几天到大芬村去看看!据说那里画家云集,艺术家们都喜欢呆在那里。”紫琼说。

“他想见你们,自会出现在你们眼前;不想见你们,你们找也白找!”汪老说。

“不,我还是想在深圳找到他!我只想看看,他在深圳过得好不好。”

晚饭后和汪老分手,刚刚到宾馆,李浩倡的电话响了,接通一听,原来是西宁。

“你们是不是到深圳了?”

“是啊,上午到的。从汪老家里出来,到宾馆了……”

“能不能陪我去见见两个人?能的话,我和夕子开车过来接你们。”

“哈哈,第一次见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吧?”

“是啊,第一次,有点紧张,需要人壮胆。”西宁在电话里恳求。电话里,还传来夕子压抑不住的笑声。

“你个傻子,这样的场合不适合外人参加。外人在,会分散你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对你深情注视的目光;还有,这样的场合,两位长辈可能会问些私密问题,比如你小时候尿过几次床,我和紫琼听见了不好吧……”

贴着电话偷听的紫琼忍不住爆笑起来。

“你们两口子,见死不救就算了,还在那里幸灾乐祸”

“不多说了,自己面对吧!还是听夕子的安排,我们明天中午见。”

第二天的午餐,属于家宴。地点在靠海不远的一栋别墅里。夕子的爸爸做建筑后,在祖屋宅基上新建了现在这栋房子。

夕子妈妈一见紫琼和李浩倡,就拉着紫琼的手,感谢荆州朋友几次对夕子的款待。打量着两人,直夸两人“靓仔靓女,好般配。”

夕子爸爸身上企业家的形象很明显,但神态儒雅。毕竟他担任过多年的乡村中学校长,那份老师的气质,难以磨灭。

吃饭的过程中,李浩倡看到,夕子妈妈不时看上西宁几眼,满眼都是温柔的笑意。

席间,西宁、李浩倡和夕子爸爸说话不多,紫琼一直和夕子爸爸谈着他从事的建筑行业。

“其实啊,我叫夕子回来,主要是想转行。我带她去弄个新公司。新公司弄成功了,她再跟我几年,以后新旧公司都交给她。她原来一直不肯帮忙,今年终于想通了!”夕子爸爸笑了。

“夕子这么孝顺,不会让你一直这么劳累下去的,她现在不是接手了嘛;她有能力,又有您带着,以后您的公司只会越来越红火。”接着,紫琼接着问,“林伯伯你准备转到哪一行?”

夕子爸爸和紫琼谈起了她的判断:房子商品化是大势所趋,国家不会再有什么福利房了。农村先不说,以后城市每家每户都要买房;而买房子可不是买一个电冰箱、电视什么的家电,一套房子那得花完全家的积蓄甚至还要借贷才能买到手。这个市场以后得有多大啊!还有,利润也远远不是现在传统行业能比得了的。

紫琼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手里的筷子都停下了。

在谈话过程中,林夕子爸爸留意着紫琼。这女孩子说话,速度不紧不慢,声音不大不小,语气亲切。让人愿意听下去,听起来也舒服。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