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二十七章 格物研究院的问题很严重(1 / 2)

汴京城外的黄河岸边有格物研究院利用物理学水力知识设计的最为简单的水力机械正在运行,

以这些水力机械为核心,沿着岸旁引出许多的水渠,水渠旁边修了堤坝,水力机械的水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于双喜一脸骄傲的跟在岳云身边,一路介绍过来,此时说道:“陛下,汴京城外的军工作坊虽然刚刚修建好,现今也只有两千多军匠,但平时每天也能打造战刀两百把,若是加急的话,每天也能做两百五十把。”

岳云眉头微蹙,问道:“平均一人一天竟然连一把战刀都打造不出来,现在最费人力的是什么?”

“回禀陛下,现今给刀塑形已不用多少人,都是用格物研究院研制的流水模型,只需要少部分工匠看着就行。”

“现在用人最多的,就是熟铁板打制和刀刃打磨,刀刃打磨暂时没有法子改进,熟铁板用了水锤,但即便用了些水锤,仍要用到大量人工。”

刚刚被叫来的朱熹在旁边插话道:“上次陛下提了一个点子,让我们格物研究院的人试着研究一种水力轧辊机,陛下说同时压数块熟铁板,臣已经抽调了几个最出色的大匠带着研究,最近我们搞了个样品出来,现在问题还有点多,正在改进。”

岳云看了一眼朱熹,发现这小子这一年多下来,个头又长了不少,但让他心中不爽的是这小子不再叫他师尊,而是叫他陛下。

当然,最不爽的是监察院使张子颜昨天跑来找自己,说格物研究院的经济问题很严重,请示岳云要在格物研究字设监察院的分支机构,行使监督和监察权。

朱熹却不知道岳云心中所想,自顾说道:“陛下,据我们格物研究院的推算,这个机器很有用,若是能够研究出来,还能用于压制国务府财政部铸币司委托我们研制可以轻松压制出铜钱、银币、金币的机械。”

岳云微微颔首,说道:“不错,格物研究院要抓紧时间把这个水力轧辊机研制出来,告诉你们院里面的大匠,谁能够研究出这水力轧辊机,朕就封他为我大武国的国士。”

朱熹没有想到自家皇帝师尊对这个水力轧辊机如此重视,不由愣了一下,连忙恭敬称是。

岳云又对于双喜问道:“现在兵器作坊的战刀产量倒也够了,只是按照我军的步兵操典和战场战阵之法,他们最终大半都要装备成钢枪,这样不管对付步兵还是骑兵都效果很好。”

于双喜低头道:“陛下,钢枪全靠手工打制,做一把合格的甚为不易,若是那个轧辊机能做出来,枪尖的误差便会小一些,但钢枪的打造眼下只能靠培养熟练工匠来提高产量。”

岳云知道一些事情急不得,只是叹了口气,说道:“走,去盔甲作坊再看看。”

……

……

“陛下,这副钢甲全重三十二斤,其中精钢耗费二十一斤,戴上明盔和钢手臂,将近三十斤,是骑兵连级以上军官在战场上冲锋时穿戴用的。”

盔甲作坊中,于双喜将一众大匠叫来,其中一名大匠双手将一副鳞甲递给岳云,神色激动并恭敬的介绍道。

他们都是岳云从宋国军器监弄来的那一千军匠中最优秀的那一批,在宋国别说是皇帝来视察军器作坊,连有品级的官员都很少见到。

岳云接过来一看,这副鳞甲用的是方形钢片,每块是尺寸约两寸稍多的正方形,相邻两块都有部分重叠,中间一块大大的圆形护心镜,所有甲片都有微微向外鼓起,有一定的幅度,并非是光板一块,应该有很好的卸力作用,算得上是精品。

岳云满意的点点头,对着这名大匠问道:“你们做得很好,辛苦了。盔甲作坊如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名大匠看了一眼于双喜,略一犹豫,说道:“启禀陛下,就是人手依然感觉少了些。”

岳云立国之后,麾下兵马扩充的厉害,为了尽快换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汴京城外和盐城的兵工作坊没日没夜的打造,工匠们累得够呛,虽然俸禄和奖金极为优厚,但还是感觉太辛苦了一些。

岳云目光扫过一众大匠,说道:“朕可以给你们加人手,不过你们不能光让他们打下手,你们要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

众大匠一听,顿时楞了一下,若非是岳云说这话,换成别人他们立刻重则骂人,轻则脸显怒色了。

一直以来,工匠这个行道,每个人的手艺都是自己吃饭的家伙,要是人人都会了,他们也就不吃香了。

只是岳云发了话,他们一时间不知如何拒绝,也不敢拒绝。

“诸位不用担心,朕知道你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不会让你们白白教授。”岳云知道华夏古代掌握有一技之长的人是什么样的习惯和想法,笑了笑,说道:“如今你们计算奖金提成收入,都是按件计费,你们一人做得再多,又能有多少银子,朕给你们定个法子,带了徒弟赚得更多。”

于双喜连忙说道:“陛下请说,装备部下辖所有军器作坊必定严格遵从。”

一众大匠的脸色也没有了刚才的难为之意,且一副若有所思的感兴趣之色。

岳云见此,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从现在开始,所在大匠要按照初级工匠、中级工匠、高级工匠、大匠、国士五个级别评定职级,每级有不同的待遇,且与官品对等,比如初级工匠级别与九品对应,中级工匠与八品官职对应,依次类推。”

“而若是能带徒弟,朕再给你们另外加上师傅提成,带的徒弟越多,师傅提成便越多。”

“最主要的是,初级工匠要想晋升为中级工匠,其中一个硬性条件便是要带出一百个徒弟,依次类推,除了国士最为特殊,非巨大贡献且要朕亲自批准授予之外,其他四级每升一级都要带出一定数量的徒弟才行。”

岳云见众工匠脸上渐渐有了笑意,便继续笑道:“你们很多军匠如今正值壮年,打制铠甲还行,若是老了,怎么也比不过那些年轻后生,朕给你们这师傅月饷,只要你们级别上去了,多带一些徒弟,即使自己不动手,动动嘴也能收入不错,岂不比自己打制划算。”

于双喜连忙说道:“还不赶快谢恩。”

一众大匠赶快跪下道:“多谢陛下圣恩,体谅我等工匠,才定下如此规矩。”

岳云笑了笑,让众工匠平身。

按理说以他如今一国天子的身份,亲自来管这事有些细了。

但他心中清楚,不从体制机制上改变这些工匠们的想法,让工匠们将技艺都共享出来,传授给更多的工匠,军器监的规模很难扩大,且打造出的武器装备的质量参差不齐。

最主要的是,不将这些工艺慢慢定成标准,每人若是只按自己的经验来打制,他计划中兵工作坊的流水线模式就永远无法实现。

………

………

接下来岳云去了新建没多久的火药作坊。

这作坊附近一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建筑,防守也是最严密的,甚至有一个营的军队长期在这里驻扎。

于双喜汇报道:“陛下,此次与金国相州大战和中原大战,我们之前生产库存的火药几乎已经全部消耗一空。”

“不过,目前硝石中提炼出来的火硝有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斤,用不到七天时间,火药厂就能把他们制造成颗粒黑火药。”

岳云闻言,一脸肃然说道:“我们此次在相州和中原之战中能够战胜敌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火药的功劳。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火药的储备不能少于二十万斤。”

胡运江和于双喜郑重称是。

岳云又说道:“不过,火药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朕记得在大名府时,包括格物研究院最初研制火药和修建火药作坊可是出现了好几次爆炸事故。朕当时给格物研究院说过一些建造火药作坊的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执行。”

说到这里,岳云抚摸着火药作坊门前那个被人抚摩的油光发亮的铁柱道:“比如这个铁柱,必须要有,进门之前一定要抚摸一下,至于其中的道理朱熹他们格物研究院的人是知道的,火药作坊的工匠们能理解最好,不理解的也要严格执行,若有违背,不管是谁,必须严惩。”

万俟楔第一次来火药作坊,听岳云说的严重,不禁这铁柱打量了半天,最后终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这其中有何奥妙?”

岳云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随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摩擦片刻,然后将手放在铁柱上,传来一声细微的声音。

万俟楔轻咦一声,也把手在在自己衣服上摩擦片刻,然后手刚刚接触到铁柱就似乎被一根细针扎了一下,试探着再摸一下,却没有了刚才的感觉。

岳云这才说道:“衣物上摩擦容易产生一种和雷电相似的静电,遇到铁柱之后就会爆发,如果是晚上,一定能看见火花。”

万俟楔看看自己的衣服,重新摩擦了片刻,抚摸着铁柱,又惊讶的道:“火药作坊不能见烟火,臣还以为只要没有带火种就成了………原来如此。陛下所知果然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猜度。”

万俟楔虽然习惯性的拍马屁,但他说的是实话,事实上他才是最早亲身体验过穿越者岳云不凡之处的那个人。

岳云让护卫们等在外面,和万俟楔、于双秋、于双喜、陆游、朱熹都脱掉鞋子,换上一双牛耳麻鞋,走进了这个完全由坚硬的黄土铺设地面的火药厂。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火药成品我们从不放在火药作坊里,而是分开存放在军火库中。”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