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56章:大结局(2 / 2)

难怪太子殿下会生气,他可是未来的大明皇帝。

十日后。

汉城,朝鲜皇宫。

明朝使臣带着朱文奎的旨意,终于走进了汉城皇宫,此人新邹名连成,邹连成现在官拜御史郎。

“殿下!”

邹连成礼貌的向李思高行了一礼,而且是第一次管他为殿下,以前的使臣,见到李思高的时候,都会尊称朝鲜国王一声陛下。

但是这一次,邹连成可没有再把李思高当成国王。

“下官是奉大明皇太子的命令,来见殿下!”

“此前殿下提出的两条投降条件”说着,他冷哼一声,然后才说道:“太子殿下均不应允!”

“啥”

霎时间整个大殿就炸了锅。

对于这些朝鲜大臣来说,他们能够选择投降,已经是做出了让步。

而且他们提出的两个条件,并不过分,但是明朝太子却一个都没有答应,这是根本没有把朝鲜放在眼里。

不过事实上,明廷现在确实没把他们当一回事了,这汉城外面可驻扎着二十余万大明军队。

别说朝鲜人投降,就算朝鲜人不投降,明军也有足够的实力,强行攻破汉城,现在围而不攻,并非是明军惧怕朝鲜军,而是他们想用更加省事的办法解决朝鲜问题。

围着呗,围到汉城没吃没喝,到时候他们自然会开城投降。

李思高表面上非常澹定,但是心里却已经开始咆孝。

但是,他忍住了。

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局势。

李思高一直没有说话,倒是大司宪崔元喜率先开口道:“邹大人,大明是不是有些欺人太甚,难不成我朝鲜人真的惧死乎?”

“非也!”邹连成澹澹的道:“崔大人,现在整个朝鲜已经尽归我大明,殿下与诸位困守汉城这座孤城?”

“这汉城城内,还有数十万百姓。”

“我大明元帅平安,也是不忍再填杀戮,也是念在朝鲜国曾经也是我大明属国的份上,才没有强行攻城。”

“诸位!”邹连成继续说道:“既然殿下有了要投降的打算,下官觉得就没有必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条件”说着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下官离开北平时,太子殿下有过交代,如果殿下真的愿意归降,太子殿下担保一定会善待朝鲜王室。”

“不可能!”

一个年前的武将站了出来,他怒喝道:“如果明廷不答应我们提出的两个条件,我们朝鲜人宁愿玉石俱焚。”

“呵呵!”周连成冷笑一声,道:“既如此,那下官这就告辞,请诸位早做准备,咱们战场上见。”

说完,头也不回,径直朝殿外走去。

邹连成的离开,让整个大殿上陷入死一般寂静。

面对大明使臣的嚣张气焰,居然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拦,他们就这么任由邹连成离开朝鲜皇宫,离开汉城。

翌日清晨。

汉城还是派出了使臣来见平安,经过朝鲜君臣商议,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无条件投降。

因为李思高很清楚。

就是与明军死战,最终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徒增数十万朝鲜人的性命。

让他用数十万朝鲜人的性命,去换一个虚头巴脑的名声,这个时候他其实是不愿意的。

朝鲜注定要亡国,这最后的时刻,就别再给朝鲜人徒增伤亡了。

一个月后。

北平,奉天殿。

大明皇帝朱允炆于半月前抵京,今天是他第一次上朝听政,因为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朝鲜国王李思高被押解回北平。

朱允炆已经六十多岁了,现在朝鲜问题已经解决,李思高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对于他之前公开反抗大明,对于他曾派人去欧洲教人私造武器。

这一切的一切,朱允炆都选择了不予追究。

天下一统,比什么都重要。

朝会之上,朱允炆的确善待了朝鲜王室,最终他虽然没有敕封李思高为朝鲜王,但是却奉了李思高为平壤王。

虽然封了李思高为平壤王,但是朱允炆最后的旨意却是,平壤王不用就藩,朝廷会在北平给他修建藩王府邸。

对此,李思高并无异议,不管怎么说,至少平壤是位于朝鲜的城市,至于就不就藩,其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随着朝鲜宣布投降,整个世界也就全部划入大明的版图,朱允炆理想中的世界一统,也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天下一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了对外的征伐。

朱允炆突然觉得,他来这个世界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虽然没有宣布退位,但是朝政之事基本上都交由太子朱文奎去搭理,朱允炆则在后宫与后妃们享受人生。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转眼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大明建文六十二年十月初二,八十二岁的朱允炆,他慵懒的躺在太师椅上,俯瞰前方的紫禁城,喃喃自语道:

“六十年了!”

“六十年了!”

“到今天,朕在这个世界,活了整整一个甲子。”

朱允炆颤颤巍巍说完话,站在他身边伺候的皇太子朱文奎,有些疑惑,心中叹息父皇老了,父皇是真的老了。

朱文奎说来也挺悲催的,从出生他就是太子,今年他也已经六十三岁的年纪,可他现在的身份,依然还是太子,因为他的老爹朱允炆依然健在。

老皇帝不死,太子就无法即位。

二十年前,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朱允炆基本上将国政都交给了他来治理,他虽然是太子,但是担的却是皇帝的职责。

最近这二十年,大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面五年,朱文奎主要忙着恢复生产,欧亚非、朝鲜、甚至是美洲首要任务都是忙着恢复生产。

天下大定,百废待兴。

只有打牢了根基,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十年前,大明开始提振商业,还有科技发展,对于商业方面的事情,基本都是朱文奎在操办,朱允炆也只是偶尔才会过问一下。

至于科技方面,朱允炆在结束朝鲜战争之后,因为朝政之事都交给了儿子朱文奎治理,他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于是没事就在后宫捣鼓一些黑科技。

比如十年前,他捣鼓出了水力发电,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可是举世的创举,这也是足以改变人类进程的一大发明。

只是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原本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由朱允炆发明出来,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huanyuan】

世界有了电之后,大明的各项科技如同上了发条一般,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看着蒸蒸日上的大明,朱允炆终于可以停下来了,未来的发展,就留给未来人。

当然,最近十年,对于朱允炆来说,却是十分煎熬的十年,因为皇后马恩慧、皇贵妃徐妙锦、丽妃李幼龄等,都先后离他而去,如今这后宫里,就剩下胡尹马特一人,他没有再封胡尹马特为皇后。

而此时,他似乎看到了她们。

“父皇!”

朱文奎关心的道:“咱回宫吧,外面冷。”

朱允炆笑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册,封面赫然写着《建文笔记》四个大字,书名非常简单,就是他写的一本日子。

这本笔记,是他最近这十年抒写的,里面记录了他的一些他前世的记忆,他知道的一些科技,商业发展等等。

他笑着道:“皇儿,父皇时日不多了,这本笔记父皇留给你,大明父皇也留给你了。”

“父皇!”朱文奎哽咽道:“父皇千秋万代,万寿无疆。”

“别说孩子话了!”朱允炆笑着道:“六十年了,父皇能重活这六十年,父皇已经心满意足,还当了六十年的皇帝,统一了这个世界。”

“父皇”朱文奎原本还以为是父皇老了,在这里说胡话呢,但是现在看到父皇是一本正经,不像是在说胡话。

朱允炆自然是明白儿子的疑惑,只是澹澹一笑道:“父皇虽然是老了,但是父皇一点都不湖涂,只是父皇应该该走了。”

说着,他微微闭上了眼睛,心中响起了一句久违的话音:

朕因大明而生,自当重铸这盛世乾坤。

朕,做到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