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 第十七章(1 / 2)

第二日果如太子预料的那番,皇帝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走上河堤。官员述职时不停暗示洪水无情,钱不够,希望户部多拨点钱,随行的户部官员一边听一边翻白眼。皇帝听完后不置可否,反而拉出带来的那些少年英才,问他们有何治河良策。

照例,第一个回答的是太子,随行百官已无奈的低下头,不忍看见太子殿下支支吾吾的丢脸模样。出乎意料,太子殿下这次竟对答如流,其中见解,绝非从书中所得。

皇帝点了点头,又抛出第二题,此地税收连年比周围少许多,有何富民之策?当地官员羞愧不已,太子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来几个字。

皇帝叹了一口气,又去提问其他人。王侯子弟,新科进士,民间异人,见解各有不同。一道道问题将此地弊病尽数剥露,当地官员的头越来越低。

最后,皇帝看向一直一言不发的符云书问道:“端王世子今日为何如此寡言?”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移到符云书身上,符云书郑重的行了一礼,随行百官见这架势心头一震,端王世子又要搞什么事?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地诸多弊病,根本不在无良策,而在无良官。”

语落如惊雷,当地官员抖如筛糠,吏部侍郎气的吹胡子瞪眼,皇帝颇有兴致的坐了下来。这意思,是让在座各位辩上一辩。

吏部侍郎上前一步说道:“端王世子此言差矣,因此地弊病颇多,吏部所荐官员,皆是在别处考评优秀之能臣。若一任无能,是吏部之错;任任如此,是此地穷山恶水,确实难治。”

“穷山恶水?”符云书反问过后,竟将此地十年来良田,人口,税收的数目尽数报出,然后指出其中矛盾之处。符云书愈是抽丝剥茧,百官愈是心惊,一为如此疏漏多年来竟无人发现;二为端王世子有如此之能,恐陛下另立国储之意更盛;三为端王世子竟对地方政事如此了解,他是否也真的有意争上一争。

最终,符云书得出结论,此地为逃税,县中望族大量隐瞒人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此地只有一家望族,族中子弟数十人为官,当地官员不敢得罪,人群中一老者惶然跪地请罪。

尘埃落定后,皇帝巡视的仪仗赶往下一处,华贵的马车上,太子几乎将头垂到膝盖上。几乎认识的所有人都让他赶快上进,不能被端王世子压下去,但他真的比不过;符云书真的比他更适合做太子。

符云书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在队伍中,周围官员窃窃私语,符云书恍若未闻。皇帝身边的公公跑来传话,说皇帝召见符云书——这一路上皇帝多次将符云书带在身侧,竟似乎比太子更得恩宠。

“此地之事,为何你从前不说?”皇帝问道。

符云书行了一请罪之礼说道:“此地望族根深树大,若事发在京城,族中子弟周旋之下,恐一拖再拖,直至证据销毁。”

“所以你便逼着朕当场处理此事?”皇帝轻笑一声说道,宽敞舒适的马车,此刻却压抑的透不过气。

“臣知罪”

“云书,朕知你才能,过目不忘。但一县政事,一月文书便以车计;一国之事,若无百官,如何治理?只知单枪匹马,武夫之勇!若还是不懂,戴上面具,回去当你的问剑司掌司。”

挨了一顿骂的符云书面无表情的离开马车,哒哒哒的马蹄声向他靠近,符云书抬头一看,是夏明先。

“世子殿下,您是从哪里知道那么多事的?”夏明先好奇的问道。

“当地衙门所存文书,事无巨细,可追溯至数十年前。”符云书如实回答。

夏明先点了点头,衙门文书是吧,他这就让太子去背。

又过了些时日,仪仗行至琅琊,处理完政事,皇帝随行的侍卫纷纷悄悄改变装束。夏明先拉着太子往皇帝暂住的居所走。“太子殿下,端王世子去扬州处理倭寇作乱的事了,您可要把握好机会。”

太子顶着两个黑眼圈沉默不语,端王世子已可独当一面,他却还在想办法让父皇多看他几眼。两人走得近,没注意周围把守的侍卫反常消失,正好在角门处碰见身穿便服的皇帝。

皇帝看着面前行礼的两个少年说道:“正要去找你们,快去把衣服换了,陪朕去个地方。”说罢扶起太子道:“熬夜用功伤眼,趁着年少多出去看看风景。”

于是一行人骑着马行在琅琊山间道上,此地风景秀丽,一行人走走停停,不一会两个年轻的就玩疯了。皇帝坐在高处的草地上俯瞰当地景色,心道不过如此,哪敌得过京城繁华。如此之地,怎就让他见多识广的表弟定居此处?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皇帝身边多了一个身穿夜行衣的蒙面人。周围侍卫大惊失色,他是如何突破的重重包围?一片刀刃出鞘声响起,远近明暗无数杀机,皆在那一人身上。

皇帝却摆了摆手说道:“无事,朕此行便是要见他。”说罢便从草地上站起来,二人相对而立,那蒙面人竟是一瘦弱的少年。

“年轻人就是好动,你若在家中等一个时辰,也可见到朕。夏久星。”皇帝一语道破面前人的身份。

夏久星闻言摘下面纱,露出一张苍白俊秀的脸来,一把匕首如活物般在十指间闪烁游走,周围侍卫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

“陛下不愧是陛下,什么都知道。”夏久星笑了笑说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