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6章 能保研吗?(2 / 2)

“嗨,您还不知道我嘛,最是不会说谎的”

李学武抿了一口热茶,无奈地笑道:“上周五回来的,今天才算是得了空出来”。

“轧钢厂的事我知道一点”

韩殊也是故意引着李学武这么说的,好给裴大宇解释。

“学武同他们主任去了边疆,厂里这边又乱了,是紧急赶回来处理的”。

解释完还给李学武问道:“对吧学武?”

“是这样的”

李学武点头道:“我们厂里的形势虽然还算是稳定,但也是相对来说的,矛盾仍然突出”。

“再加上厂里正在投建新的项目,有些同志的思想转不过来弯儿,容易造成意见分歧”。

“这个理解的”

裴大宇点了点头,见服务员开始上菜,便笑着转换了话题,道:“我这边也是刚刚容出时间来,一方便了就想着要见你的”。

“上次同韩主任都约好了,可是临时有事耽搁,竟没想到今天才算是坐在一起”。

“好事多磨吧”

韩殊轻笑一声,看着李学武问道:“电话里听文学提起,轧钢厂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是好事儿”。

“是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学武提了茶壶给两人续了热水,随后等服务员出去后,才说道:“时局艰难,举步维艰啊”。

“都一样,吃菜”

裴大宇抬手示意了一下,又同韩殊一起动了筷子,饭桌上这才开动。

他们是要请李学武吃饭的,李学武当然要执弟子礼仪。

韩殊是他的老师,裴大宇是校长,虽然两人都在把话题往工作上聊,尽量的忽视掉彼此身份。

但是,李学武能降低身份,不可能同时把自己的素质也降低了。

所以饭桌上既有师生之间的感情,又有工作经验上的交流。

裴大宇之所以看好李学武,并且在解除审查之后,仍然惦记着要同李学武见面。

不仅仅是李学武在做人这方面给了他很好的感官,在工作能力和思维上,也让他更关注和欣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学武放下手里的筷子,不过目光还是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丸子。

这家店的丸子做的还真是不错,声名不显,但手艺一绝。

在四九城,十家饭庄子得有八家会准备丸子菜,各式各样的都有,你且吃去吧。

相声贯口里的报菜名,属丸子菜最多。

韩殊见他的目光,笑着把盘子往他这边推了推,得了李学武一个不好意思的微笑。

“今天约你过来,其实是有学校里的工作要你帮忙”。

她先是看了裴大宇一眼,随后给李学武解释道:“五点七的指示你知道的,你们厂在搞,学校这边也在搞”。

“嗯嗯,了解”

李学武点头背述道:“学正治、学鍕事、学文化”。

“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你记得好”

裴大宇笑着接过话茬儿,道“前半部分对你们工交系统影响较大,后半部分其实单独点了我们的名”。

“批评查判资阶产级就不用说了,这个活动进行的够彻底了”

“但在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这方面,我们学校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他看了一眼韩殊,随机对李学武说道:“你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更是咱们学校的学生,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哪里敢当”

李学武苦笑道:“我就知道指示上要求,不仅仅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变革”

他看向韩殊和裴大宇两人,道:“具体要怎么变革,要怎么学习,您二位都是教育专家,我哪敢说什么意见”。

“兼听则明嘛”

裴大宇喝了一口茶水,道:“说的具体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办中小工厂的思路,一个是学工、学农、学军的三学渠道,最后就是关于缩短学制的建议”

他拿了茶壶,主动帮李学武倒了茶,请教的意味很是直接。

李学武看向韩殊,很是认真地问道:“韩老师,是不是文学书记有什么指示?”

“瞧你说的”

韩殊微微一笑道:“文学是提了一些意见,但还在轧钢厂,在你”。

“别在我啊~”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向裴大宇,道:“裴校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谁都别藏着掖着,是想同轧钢厂开展校企合作吧?”

“要我牵线搭桥?”

“不是这个意思~”

裴大宇笑着摆了摆手,道:“能合作自然是好的,其实我更想听听你的建议,毕竟你是咱们学校学以致用的典范”。

“您看,您又捧我了”

李学武想了想,开口说道:“您要是真有意与我们厂开展合作,那我就简单的说几点建议”。

“首先是中小工厂的建设啊,这一点要从投建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一系列的成本预算出发去考虑”

“再结合产品的功能、质量、市场等客观因素考量,判断学校是否有能力和必要去开办工厂”。

他竖起一根手指,认真地讲道:“我有一点建议啊,就是现在华清大学同轧钢厂的合作模式”。

“首先,轧钢厂提供科研基础环境,供应科研团队生活保障,并且提供研发项目,支持项目产品转化等一系列扶持举措”。

“其次,轧钢厂为华清大学提供师生实习渠道,包括工业和管理等方面的实操实作”。

“最后就是科研成果的应用,轧钢厂对于定向科研是有研究费用的,自主科研部分成果有奖金,也有成果转化的利润分成”。

李学武给裴大宇解释道:“华清学校在轧钢厂汽车工业项目上拿了三部分奖金”

“分别是发动机研发、变速箱研发,以及动力总成研发”。

“这倒是……”

裴大宇嘴上惊讶,同时也在心里思考着这种合作模式。

李学武这边又讲道:“关于学工、学农、学军的问题,我依旧是拿华清的合作举例”。

“华清师生在厂实习渠道包括轧钢厂各车间、机关、项目部,还包括分厂炼钢厂和造船厂”。

“在学工这方面,轧钢厂能充分地结合师生学习要求的,为其提供锻炼和生活保障”。

“再说学农和学军”

李学武看向韩殊,道:“我们厂在密云山区是有训练基地的,并且拥有同卫三团的合作垦区”。

“也就是说,在农业学习和实践方面,我们厂能提供定向的训练资源,更能在学农的时候,同时学军”。

“是这样的,学武还兼着卫三团的副团长职务”

韩殊对裴大宇解释道:“卫三团的驻地就在训练场,所以文学才建议您考虑轧钢厂”。

“嗯,我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

裴大宇看向李学武,示意道:“你继续说,还有第三条嘛”。

“缩短学制这一点我不是学校的干部,更不是这个系统的,真是不好说”

李学武顿了顿,讲道:“但我可以从联合办学的角度给您提供一个思路”。

“首先我介绍一下厂里的教学环境和需要”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人事工作报告递给裴大宇,道:“今年我厂已经完成第三期的人事招录工作,招录标准一直卡在中学学历以上”。

“我们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完成工业技术和生产设备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完成技术工人的更新迭代”。

“淘汰老工人吗?”

裴大宇抬起头看了李学武一眼,却是没理解这个更新迭代是个什么意思。

“不是指工人的年龄,而是专业技术”

李学武解释道:“厂里现有的技术工人多是从帮传带模式成长起来的,缺乏统一执行标准”。

“什么标准?”

裴大宇对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很关注的,他觉得李学武要说的就是这个了。

“教学标准,操作标准”

李学武强调道:“我们厂已经完成了作业标准化流程建设,同时也完成了安全标准化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技术教育体系的统一标准化和安全标准化教育”。

“相关的培训班我们自己也在搞,但多是小型的,定向的,但现在新员工多了,教育压力也大”。

李学武重新回到刚开始的话题上,说道:“学校里的教育体系如何变革我不清楚,但可以同轧钢厂联合办学,执行新的技术教育体系”。

“技术教育吗?”

裴大宇想了想,说道:“那就是调整学习方向,将教学缩短变窄了”。

“还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的”

李学武解释道:“我们厂参与培训学习的学员绝对达不到高中生水平”。

“厂里更需要以初中毕业生为基础,培训出一批适合轧钢厂在建项目和生产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

“嗯,这样学制倒是短了”

裴大宇点点头,理解了李学武话里的意思,无非是现行教育培训成本下,暂时只需要技术人才。

“一年为一期”

李学武讲道:“联合办学职业技术学校,暂时不对外招生,仅以轧钢厂正式职工为学员基础进行培训教育”。

“包括但不限于夜校、周末、定期脱产培训、优秀青年再教育、岗位流转再教育,以及岗位淘汰职工教育”。

裴大宇看得出来,李学武是有所准备的,即便是不对着钢铁学院来,恐怕也会跟其他院校合作。

当然了,现在的学校也是不值钱,无法恢复教学环境,所有老师都在赋闲,甚至被下放锻炼。

李学武确实有所准备,今天裴大宇来,目的是什么他基本上能猜个清楚,当然也就顺水推舟了。

“刚才提到了技术工人更迭,我再强调一下,岗位是固定的,人员是流动的,谁行谁上”

“技术比武、日常考核、质量评估、综合评分,只要不合格,那就把岗位让出来”

李学武摊了摊手,道:“要么选择转岗实习,要么自主参加培训学习,重新竞岗”。

“新的激励机制?”

韩殊有些诧异地问道:“轧钢厂的体制变革这么大?”

“没办法,人多,岗位少”

李学武解释道:“未来轧钢厂岗位人员流动频率更大,培训教育的需要也会越来越高,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干到老的目标”。

“最新的管理标准是,岗位考核不合规的工人,选择转岗实习的,基本上都要去分厂,因为只有分厂才有那么多的实习岗位”

“选择自主培训学习的,有三个月的延迟期,考核再不合格,只能调分厂”。

李学武的解释两人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工人是按照级别定工资的,一级工在哪,干什么,都是那些钱。

但在刚刚李学武所介绍的管理标准中,不合格的技术工人有可能分配到分厂去,更有可能分配到体力劳动岗位上去。

一个远在家门千里之外的分厂,一个是体力劳动岗位,两者的威胁叠加在一起,只会让轧钢厂的工人迸发出最高的学习热情。

裴大宇抬起头看了李学武一眼,又看了看韩殊,点头道:“这个制度很高明啊,不过怕是要挨骂啊”。

“有点损是吧?”

韩殊笑了笑,目光看向李学武,那意思是,也就只有他才能想得出这么损的主意了。

“您这可是误会了~”

李学武笑了笑,一点都不脸红地说道:“这是我们厂李主任想出来的”。

韩殊眼皮一耷拉,嘴角微微抽动,心道是:我信了你个鬼!

这个建议要是李怀德想出来的,恐怕轧钢厂早都换领导了。

还用得着李怀德等到现在?

“总的来说,一年一期,我们领导的意思是先搞一年的试试”

“一年后整体评估教育教学水平和成绩,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合作”。

“就算是继续合作,优先招收的学员也应该是以职工子女为主,辅以在职优秀青年全日制教育培训”

“目的就是为轧钢厂,以及联合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以及实现人才的更新迭代发展进步。

李学武微笑着摊了摊手,道:“出来的时候李主任还委托我向您发出邀请,欢迎您同钢铁学院的学生们来厂做客、参观、交流”。

“更欢迎贵校优秀师生加入到轧钢厂正在投建的科研和工业项目中来,实现个人的学识、抱负和才华”。

“感谢贵厂和李主任的热情邀约”

裴大宇看了韩殊,对李学武说道:“实在是很荣幸,今天来其实就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没想到合作的基础这么的好”。

“也是有韩老师同董主任的关系,才有了今天这个机会”

他认真地看着李学武,讲道:“听韩老师说,你是有在继续研究心理学的,不知道方不方便,未来我们学校也准备开设这一课程”。

裴大宇很正式地发出邀请道:“我是希望能够邀请你来咱们学校讲课的,方向就是心理学及应用”。

“您太高看我了!”

李学武笑着谦虚道:“我这点水平放在工作上还能用一用,真去给讲课,怕不是讲台都下不来”。

这么说着,他又示意了韩殊,道:“我老师还在这的,哪有学业都没完成,就去当老师的,不合格,不合格”。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裴大宇笑着看了看一脸骄傲的韩殊,道:“我倒是很支持这个观点,可学武同志的学业也是要继续完成的”。

“这样吧,找个合适的时间,请韩老师组织一下,介绍一下课程老师,也安排一下学习时间,帮助学武同志尽快完成学业”。

“这个建议好”

韩殊听裴大宇的意思是要给李学武“订制化”教学了,很是满意地点头说道:“有您的同意,回头我跟授课老师商量一下时间问题”。

李学武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呢,那边校长和班主任就给他准备好了学习的安排。

且不说他现在忙成狗,哪里有时间去登门学习,就是真的有时间学习了,现在这个形势下,他能拿到毕业证嘛!

你还真别说,裴大宇早有准备:“弹性安排,学武同志方便就去家里,不方便就去办公室,只要学习成绩合格,学校这边是支持毕业的。”

李学武有些傻眼了,自己就是帮钢铁学院跟轧钢厂牵绳而已啊!

要说真的能有所助力,无非就是在管理项目过程中出力,在生活上给来厂师生提供便利条件罢了。

就这么一点小事,至于给这种培养待遇嘛?

按照他的理解,后世所谓的“我干了什么什么惊天大事,能保研吗?”这种调调,裴大宇到底想要他干嘛?!

这种待遇比特么保研要牛哔多了吧!

系主任指导,教授上门授课,副校长手把手带你毕业带你飞!

艹!

李学武看着裴大宇,怀疑他是不是想让自己帮他取李怀德而代之!

中午这顿饭就是在这种怀疑的友好气氛下结束了。

今天的见面和谈话都是意向性的,回去后彼此都要开会研究。

分别的时候,裴大宇还是代表钢铁学院感谢了李学武捐赠的书籍,并且夸奖他的善举。

李学武笑着说教书育人,自己这一点贡献不值一提。

(你最好别坑我!)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