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2 / 2)

武断的否定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其实太过于简单,这种否定对象,深层次的表象或许恰恰是值得肯定的。

汉服还没有流行时,我曾经问一个同学,为何要买韩服。

她回答:因为像古装剧中的汉服啊,感觉很漂亮。

听她的回答,分析她的心理,就不是单纯哈韩那么简单了。

她喜欢的可能是逝去的汉服,问题是汉服很少卖,没流行时也不敢穿。

而韩服像汉服,传承自汉服,是汉服的分支。

和服其实也是汉服的分支。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主要形制没变。

所以服饰文化史上,学者们将韩服和服都归于“东亚儒家服饰圈”,这等于是承认了,韩服和和服其实是汉服的分支。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传承华夏古典文化最好的,恰恰就是日韩,而不是当今的中国。

你自己丢掉了,或者被异族野蛮的毁掉了,没了,断了。

所以变得不再自信。

人家虽然从你这里学的,也有差别,可人家毕竟还有,还在,还像。

不是曾经所爱的人,却像是曾经所爱的人。或者说,是所爱之人的女儿。

那么,有些别样的“畸恋”,是不是不足为奇,情有可原?

我相信,哈日文化群体中,这种心理的人是多数,真正的媚日舔狗不是主流。

就像有个友说的那样:“笑话,我会真喜欢日本?我喜欢的明明是大唐。”

再说说夏日祭。

为何很多爱中国的,恨日本的人,仍然要去参加夏日祭?

还是同理。

因为这个夏日祭,源于中国古代四季社祭中的‘夏社祭’!

伱看,夏日祭,夏社祭,虽然差了一个字,但祭祀对象一样,都是祭祀社神,仪式差不多。

日本学中国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樱花,茶道,书道,建筑,律令制,服饰,文字,音乐,节日,礼仪,包括他们引以为傲的剑道,哪个不是学古代中国?

简直就是全方位的学。

更要命的,他们偏偏保存的还不错。虽然有了自己的特色,但变化不大,仍然能一眼看出传承关系,本质上还是一系。

中国古代的“社祭”,也是日本神社文化的来源。所以日本很多庙宇叫“神社”,就是取之中国古代的“社祭”。

中国古代的夏社祭,不但官方要举办,民间更是热闹。

从乡村到城镇,节日一到,无不参加社稷,简直就是全民娱乐,规模很大。

祭祀仪式,祭祀歌舞,祭祀食物,庙会花灯,诗社,郊游,田猎,内容丰富而又具有仪式感。

岂止是夏社祭,还有春祭,秋祭,冬祭。

还有中元大祭,端午大祭。

除了祭日,还有节日。

比如著名的上元节。上元节有多热闹,多隆重,看看记载就知道了。

日本另一个著名的盂兰节,其实也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中元大祭,祭祀对象相似,活动相似,连日子都是同一天。

翻翻古诗词,有多少诗词是在这些热闹非凡的节日写下来的。

那可是曾经伴随了中国人千百年的,传承古老,影响深远的文化特征。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社戏》吗?

看看《社戏》中的仪式文化,娱乐文化,参与程度,已经不可小视。

哪点比日本的夏日祭差?

那仅仅是一百年前,而且还只是个乡民自发举办的村庄级别的社祭而已。

就很讲究了。

当年的祠堂,神庙,就是祭祀文化的中心舞台。

可是如今,基本上都丢失,或者被毁掉。

现在虽然恢复了几个传统节日,然而毫无仪式感和厚重感,仅仅只是放假而已(很多单位还加班不放假)。

这种毫无仪式感的节日,对人心能有多大触动?能有多少文化表现力量可言。

至于文化审美功能,就更是“要求太高”。

仅仅是恢复了节日名称罢了。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要参加夏日祭,要羡慕日本文化。这就是为何,很多人活的没有仪式感,活的很糙。

哪怕有钱人,也有种“粗糙”的感觉。

就是春节,也觉得浑然无味,粗糙,单调,土气。

灵魂全没了,都被丢了。

官方的冷漠,足以说明问题。

就像是汉服一样。汉服运动这么多年,逐渐成为流行元素,已经成了气候。

可官方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态度,大有冷眼旁观之意。

汉服运动纯粹就是民间力量的推动。能发展到这一步,也纯属不易。

若是有一天,华夏传统文明真正得以复兴,还有几人会眼红日本的那些东西?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还会那么贱。

可是,我对传统文明的复兴前景,很是悲观。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有人不喜欢。(此处不要评论)

至于为何有人不喜欢,就不要探讨了。(此处不要评论)

ps:小说正文大概晚上八点半,盟主加更大章节。昨晚半夜没睡的更文。蟹蟹!()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