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二章 监朝(1 / 2)

景泰笑了笑,有些意外的看了柳轲一眼,转过头看向下面的将士们,高声道:“此次出征,为的是我景国之威!军中有许多将士,都曾随寡人上阵杀敌!这次也不列外!

谁若能大破景国都城,生擒江国国君,寡人赏金千两,赐子爵府一座!告诉寡人,你们想要吗?!!”

“我等愿为大王赴死!!”

听到如此优厚的条件,台下众将士的双眼瞬间通红,高高的扬起头,声嘶力竭的大喊声气冲斗牛,震彻景都。

“好!但是寡人不要诸臣赴死!能活着一定要活着!但!若是真有为国捐躯者!其母、妻、子,我景国养之!此酒!为我等壮行!!!”

景泰拿起柳石递来的酒杯,神色庄重的看着下面的众将士,扬起头,一饮而尽,然后狠狠的摔在了地面上。

“出征!!!”

景泰走了,带着七十万将士以及一众国之重臣还有临时跑去的柳轲,往北而去。

大军扬起的尘烟遮天蔽日,隐隐将景都笼罩,景胤年站在城楼上,看着隐匿在沉烟中的景泰,等到已经听不见马蹄声后,才叹了口气,和延礼一起,转身下了城墙。

没办法,景泰这么一走,监国的重任直接落在了他的肩上,大相、少相、大司武也跟着走了,这么算下来,他还要兼顾着六大司的事情。

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天的适应,可一想到那烦冗的奏章,景胤年就一阵头大。

“怎么愁眉苦脸的?这时候不是应该大展拳脚吗?”

见过那些官员能多废话的延礼相当幸灾乐祸。

“淦,你放心,老子就算累死也要拉你一起!”景胤年翻了个白眼。

“可别,我已经好一阵子没去霓裳楼了,老爷子好不容易不在景都,趁着这时候,我去陪陪素素。”

延礼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掏出了一把折扇,异常潇洒的扇了扇,得意的看了景胤年一眼,准备下了城楼就要和他分道扬镳。

“没义气。”

景胤年撇了撇嘴,刚下了城楼,就被一个看上去有些眼熟的老头带着一群人拦住了。

“见过大公子。”

老者行了一礼,等景胤年点了点头后,才笑着拦住了延礼,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小少爷,大相走之前让我把这个给你。”

延礼皱了皱眉,接过信看了看,无奈的苦笑了几声:“行,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大公子,我等告退。”老者又对景胤年行了一礼,才转身离开。

“怎么愁眉苦脸的?你不是刚刚还要去霓裳楼找你的素素吗?”

景胤年的心情顿时畅达了起来,真是六月的债,还的快,虽然他不知道延正给延礼的信里写了什么,但是他知道,对延礼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得,还是没躲过去,老爷子发话了,让我跟着你,帮你出出主意。”

延礼无奈的叹了口气,把信收了起来。

千算万算,千等万等,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结果延正还是没放过他。

“那还站着干什么?走啊。”

景胤年瞪了延礼一眼,背着手,哼着小曲儿晃晃悠悠的往王宫走去,延礼虽然很不想去,但是也只好跟上。

乾德殿。

景泰带走的大臣其实并不多,也不需要全带着,武将走了个七七八八,但是文臣却只带了大相延正和少相樊溪升。

但是少了那几人,朝中的文臣也好,武将也罢,景胤年虽然也认识几个,但是却没那么熟悉。

主要归功于这九年来,景胤年压痕就没往这方面想,也懒得去拉拢。

不过,话是这么说,朝中的这些文臣对景胤年还是有些好感的,毕竟上一次百官跪柬,就是景胤年救的他们。

“大王御驾亲征了,现如今由我监国,大家莫要紧张,毕竟相处了那么久,又不陌生。”

景胤年坐在鎏金台的阶梯上,尽量让自己笑的和善一点,一侧站着这次唯一没有被景泰带走的老熟人大总管方园。

虽然景泰说了,那王位景胤年想坐就坐,就是不还给他都行,但是并没有任何谋朝篡位打算的景胤年并不想坐。

“吾等拜见大公子!”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文臣们同时弯下腰,高声唱诺道。

“行了,都起来吧,这些日子出征之事辛苦诸位了。”景胤年看向众臣。

“大公子这是说的哪里话,这些乃是我等身为臣子的本份。”大司农恭声道。

“大司农所言极是。”大司礼也开口道。

景胤年笑着摆了摆手:“大王北征,粮草辎重一事,还要请大司农多费心,务必保证供给跟上。”

“诺。”大司农连忙应道。

“景都内嘛,大王和大司武如今都不在景都,左司武和右司武便负责城内的安定,有要紧之事,可直接进宫见我,不要给敌人可乘之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