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九章 种瓜黄台(1 / 2)

宣帝登基,张良娣进位淑妃,她越发地不安分起来。与宣帝宠信的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骠骑将军郑元振过从甚密,三人勾搭在一起,仗着宣帝宠信,在朝廷兴风作浪,摇唇鼓舌,意欲蛊惑宣帝打消立广平王李俶为嗣的念头。

建宁王李倓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在宣帝数次面前气愤填膺,直言进谏:“父皇,儿臣有一言进禀父皇:朝中近日传言纷纷,儿臣多有耳闻,事关兄长广平王,王兄此刻正率大军进军西都,若是得知朝中谗言不断,他怎么安心指挥大军与叛军交战,请父皇一定要加以留意。”

宣帝有些不解:“什么谗言,朕怎么不知道?”

“儿臣不便细述,但是,都城内流言纷纭,人所共知,而且,这些流言都是不利于广平王的。”

“朕知道了,朕找人来问问就是了。”

宣帝把郑元振找来,问是什么人在朝中散布谣言。郑元振却反问道:“说都城之内流言纷纭,那么,圣上您听说过吗?”

“没有。”

“微臣同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只言片语!不知此话是何人在圣上面前说起的?”

“是建宁王。”

“哦——,”郑元振做出一副豁然顿悟的样子:“原来是他!”

“怎么,其中有甚么缘故么?”

郑元振一笑:“陛下,天子家事,微臣不敢妄言,其中缘故,淑妃娘娘或许一清二楚。”

“她一清二楚?”

郑元振含笑颔首:“淑妃娘娘冰雪聪明,朝中大事小事,没有一件事情瞒得过她。”

这一点宣帝也甚为赞同:“这个,朕比你知道得清楚些。”

“是,此事不须庸言,知子莫若母,建宁王为何要如此说,此中缘故,淑妃娘娘自然一清二楚。”

“你退下,今晚,朕就问她。”

郑元振退出了大殿,不过,他没有出宫,而是径直去了内廷,到了淑妃寝殿前,叫出一个宦官,两人站在风雪中,低声说了许久。后来,那个宦官会意点头,郑元振这才叫他走了。

夜晚,宣帝到了淑妃寝殿,屏去所有内侍,问道:“建宁王来说了几次,说朝廷中有人诋毁广平王,你听说了没有?”

张淑妃假意没有听明白:“你说建宁王在朝中诋毁广平王?”

“不是,你不是冰雪聪明吗,怎么这句话都听不明白!”

张淑妃不理会宣帝,自说自话道:“说起建宁王诋毁广平王,这些,臣妾倒是知道不少。”

这一下,轮到宣帝大惑不解了:“建宁王?朕听说,他们向来兄弟情分笃厚,他究竟诋毁了广平王些甚么?”

张淑妃一撇嘴:“你的这些个儿子,个个心思缜密难以测算,特别是建宁王。臣妾虽然没有生养他,但是,毕竟是当了他名义上的母亲,他的心思,别人不知道,臣妾倒是一清二楚。”

“说来听听。”

“他急于建功立业,一直觊觎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听说你原本是打算要给他的。可是,你后来又给了广平王。这就让建宁王大为不满了。”

“有这等事?”

张淑妃嗔道:“朝中人人皆知,只有你一个人蒙在鼓里!”

宣帝大惑不解,自言自语地说:“这就奇怪,既然势同水火,那他又为甚么屡屡在朕面前为广平王打抱不平呢?”

“打抱不平?!”张淑妃一声嗤笑:“所以臣妾说你的儿子个个心思缜密难以测算呢!他表面上是在为广平王打抱不平,实则是想让对广平王不利的传言传进你的耳朵里去,所以才在你面前一再地说有人在朝中诋毁广平王。你听说了,必然要问明广平王究竟有哪些过失,一旦查清,说不定一怒之下,你就废了广平王的东宫之位,他建宁王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可不费吹灰之力就取而代之!”

宣帝听得神思恍惚:“他想哄瞒朕?!也未免太有心计了!”

“你好哄瞒,所以他才敢在你面前大放厥词!”

激愤之下,宣帝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来,在殿中绕室彷徨:“他在朕最是艰难的时候奋不顾己,为朕先驱,朕在诸皇子之中最是爱重于他,想不到他诚孝忠勇的面目下,竟然隐藏如此下作不堪的祸心!”

张淑妃火上浇油,说了一句:“留着他,日后朝政必乱!”

宣帝又转了几个圈,猛地站住,一咬银牙:“你说得对,看起来,真的是留他不得!”

一连几天,风雪交加,凤翔城完全被冰雪铺盖,白皑皑一遍晶莹。一群乌鸦呱噪着从行在上空掠过,如同一团乌云,卷向了天边。

建宁王李倓踏着积雪进了行在,门边突然闪出一队御林军,挡住了李倓的路,其中有一位宦官,是宣帝身边内侍,他躬身说道:“王爷,陛下有旨,请王爷随在下来,在下向王爷宣旨。”

“是。”

建宁王毫无戒心,跟随宦官,走进了行在一处僻静的房舍中,周围是空旷的雪地,一排疏林,枯干的枝桠在寒风中微微摇曳,树上有几个鸟巢,随着枝桠摇摆而晃动不已。

一个御林军兵士推开了房门,把建宁王推了进去,随即,十几个兵士把他围在了中间。那个宦官站立在建宁王面前说道:“圣上有旨,建宁王李倓跪接!”

李倓跪下,宦官压低了声音,但他的话却如五雷轰顶,令李倓无比震惊:

“圣上口谕:建宁王图谋不轨,悖逆皇父,罪不容赦,着即赐死。”

建宁王惊愕地睁大了眼睛:“你说的什么?!”

宦官冷冷一笑,又重复了一遍。

建宁王惊骇不已:“这是父皇的旨意?!”

宦官说:“难道王爷还不相信么?”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